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建大学子三下乡:探访子午古道,追寻乡村记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4-07-20 浏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7日,前往长安区子午街道杜角镇村开展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调研相关工作,实地探访杜角镇村段子午古道文化遗产现状,找寻当地历史文化记忆,为乡村文化遗产价值再利用建言献策。

图片1.png

图为实践团在村史馆合影

到达杜角镇村后,实践团在村乡贤治理协会会长杨英民的带领下走进村史馆,了解杜角镇村和子午古道悠久的历史。在杨会长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真切地感受到杜角镇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良家风家训。

图片2.png

图为杨会长讲解本村历史文化

随后,实践团来到村史馆的后院,杨会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村内文化古迹保护现状,讲述他们那一代人的乡村生活记忆。在乡村文化长廊中,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众多老照片、老物件后,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提出心中的疑惑,杨会长认真详细地为团队成员们一一解答。

微信图片_20240719232019.png

图为杨会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本村文化古迹现状

参观村史馆后,实践团跟随杨会长的脚步,进一步深入地探寻杜角镇村所留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记忆。实践团成员来到村内著名的“二柏一石”景观处,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和保护现状。同时实践团在村内向村民和游客

微信图片_20240719234132.png

图为杨会长向实践团成员讲解“二柏一石”

 微信图片_20240719233739.png

图为杨会长向实践团成员讲述历史故事

在充分了解杜角镇村文化遗产现状后,实践团成员与杨会长和村内老人围坐,共同交流杜角镇文化遗产存续现状及其保护利用的优秀经验,并积极探讨如何守住老一辈的乡村文化记忆、让其在未来免受遗失。在交流后,实践团成员们更加坚定了深入调查和挖掘长安区乡村文化遗产存续情况、助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念与决心。

微信图片_20240719235235.png

图为杨会长和村内老人与实践团交流村内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在本次调研与交流活动中,实践团与杜角镇村内老人共同追寻他们的乡村记忆,在实践中思考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和专业优势,更好地保护乡村中散落的非名录文化遗产和乡村记忆、维护乡村村民情感认同与文化记忆,为其搭建起一座连接现代发展与历史记忆之间的“桥梁”。实践团成员将凝聚合力,将青春热血挥洒在乡野间,为助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坚实的青年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719234022.jpg

图为实践团在杜角镇村城门楼下合影

责任编辑:万思琪 王靖武
相关文章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