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房梦琪)7月17日,在指导老师陈凡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贵州“重走长征之路·探寻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遵义市播州区新民镇龙丰村开展调研活动。播州区委副书记、龙丰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健,龙丰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建梅与实践队师生交流座谈,带领实践队师生走进田间地头,讲述龙丰村美丽生态、乡村振兴的故事。
龙丰村“两委”干部与实践队师生合影
桃源龙丰村,椒红满庭院。
龙丰村基本家家户户都种辣椒,一簇簇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长势喜人。黄健带领实践队师生走进田地里,他让大家数一数各自身边的辣椒树都结了多少果,同学们有说一百六的、有说一百九的,他笑着跟大家说“这是我们跟农科院合作引进的新品种,株产量能稳定达到一百四以上。”来到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的辣椒加工车间,村民们三五成群,忙着加工装袋搬上运输车,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听了当地农户的介绍后,大家尝了尝新鲜采摘的青辣椒,体验了不同辣椒品种的不同风味。在保丰传统土坛糟辣椒加工厂,工厂负责人介绍了辣椒产品的自种自产自销流程,让实践队师生对辣椒产业的发展有了全新认识和深刻感受。近年来,龙丰村紧紧围绕辣椒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已经实现“辣椒全产业链”发展目标。
黄健向实践队师生介绍龙丰红椒
返乡助留守,共筑成长梦。
黄健带领实践队师生参观了龙丰村图书室,图书室由一所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改造而成,这是村民无偿捐献出来供大家使用的。实践队到访时,图书室里两个留守儿童正看着书,“‘乐假帮’下周就要开始了,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你们两个都要来参加。”黄健对小朋友说到。“乐假帮”是村里大学生利用假期返乡时间,为本地中、小学生开展返家乡志愿服务的活动,用他们所学知识赋能乡村教育,拓宽青少年学习视野。自2022年起,“乐假帮”活动已连续开展六届,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学业帮扶、心理疏导、兴趣培养等方面辅导。7月22日,新一届“乐假帮”活动即将开始,本次社会实践中的遵义籍队员主动报名,希望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黄健与留守儿童在村图书室
旧貌换新颜,振兴谱新篇。
杨建梅带领实践队师生走进黄泥井文化广场,她对着集资名单介绍到,这个广场是黄泥井组52户村民自发捐资10多万元新建的。龙丰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破落村”,房屋破旧,垃圾遍地,道路坑坑洼洼,村里也没有个像样的办公阵地。龙丰村驻村工作队通过党员大会,院坝会、群众会等形式,加强感恩教育,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如今的龙丰村环境美、乡风好、产业兴,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乡村振兴战略“春风”的吹拂下完成美丽“蝶变”,村里的老人们也自发编写起了花灯小调,歌颂新时代、赞美新生活。
杨建梅介绍黄泥井文化广场建设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要求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龙丰村是贵州乡村振兴的缩影,经过充实丰富的调研考察,实践队员们收获了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产业转型的丰富知识、村民同志的淳朴热情。大家纷纷表示将肩负伟大使命、历史责任,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