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赖喆阳 张博勋 屈美豪 潘进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金丝峡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探索和成效,精准把握乡村振兴工作的脉搏,2024年7月16日,长安大学 “青春同筑梦·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陕西商南县金丝峡镇,与金丝峡镇党委书记邓凯开展了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伊始,邓书记就金丝峡镇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金丝峡镇下辖14个村社区,二万六千余人,面积与人口均位列商南县第二,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5A级景区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接下来,邓书记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金丝峡镇近年来在巩固衔接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产业发展多元化,金丝峡镇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致力于打造“旅游康养”产业品牌,建立200余家农家乐,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化,金丝峡镇不断完善交通、水利、电力,建设旅游步道和便民服务大厅等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化,金丝峡镇在经济发展中始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平衡。
紧接着,邓书记结合自身外出交流学习的经验,以浙江省实施“千万工程”的小康示范村为例,谈及结合金丝峡镇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邓书记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千万工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通过实施“千万工程”,金丝峡镇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太子坪村已被评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未来将持续推进“千万工程”实施,助推二郎庙等村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邓书记与实践队交流分享
邓书记深刻剖析了金丝峡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强调,一是要大力引进高复合型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交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方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金丝峡镇亟需一批具备创新思维、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项目策划、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二是要继续巩固和深化“旅游康养”特色产业,打造养生民宿,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通过此次座谈会,实践队成员们对金丝峡镇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大家对乡村振兴多元路径、可持续发展等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与思考,大家纷纷表示在此次座谈会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知识,未来将以基层干部为学习榜样,以此作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