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鼓舞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与老百姓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乡村力量,7月16日陕西科技大学“红色基因·薪火传承”研究生宣讲实践团深入王石凹村进行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主题理论宣讲活动。
周露同学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巧妙地选取了基层群众耳熟能详的戏曲瑰宝——秦腔经典《周仁回府》与眉户佳作《梁秋燕》作为开场,讲述了这些活跃在乡间地头的传统艺术,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文化传承活生生的例证,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文化传承,其实就深深植根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周露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随后,周露同学还积极向村民们宣讲了铜川市印台区推行的文化下乡政策。
张琦同学以《赴振兴之约,绘灿烂乡景》为主题,深入解读了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她首先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多维度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随后,张琦将视角拉近至自己的家乡——漯河市,她回顾了近年来漯河市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张琦用生动的实例,展现了漯河市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最后她提出了针对王石凹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独到见解。
随后,宣讲员们与一位八十多岁在党三十年的老党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老党员说到:“那时候啊,我们虽然条件艰苦,但心中的信念比什么都坚定。”老党员的话语让在场的队员们都深受感动,这位老人的话不仅仅是回忆,更是对青年学子的鞭策和鼓励。
陕西科技大学“红色基因·薪火传承”研究生宣讲实践团将思政课搬进农户庭院,通过“茶话会”“田坎会”“树下会”“板凳会”等鲜活阵地,聚焦“乡村振兴”“文化自信”“新质生产力”“‘两弹一星’精神”等主题,以拉家常的方式,与老百姓面对面解疑释惑、心贴心交流互动,让鲜活的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的实情、乡村的泥土中落地生根。
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乡村,让青春之梦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美丽的乡村土地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