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建大学子赴南京三下乡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3-09-07 浏览:

南京下关大马路西口,江边路21号的这栋建筑,就是以前进出南京最主要的通道--长江客运码头候船大楼。在当年没有公路运输和铁路的条件下,唯有水陆运输是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作为长江航运咽喉重镇,这座尽显民国风韵的候船大楼不知迎来送往了多少旅客。试想鲁迅、张恨水以及中央政府的这些达官贵人们的身影,也都曾经从这里出发,出现在几十年前的这个空间里。说起老的下关码头,老南京们可能无人不知,如今老下关码头候船厅“摇身一变"成了展示老下关历史和新滨江风貌的下关历史陈列馆。

有关下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那时下关叫做龙江关,而制造郑和宝船的龙江宝船厂也是因为紧靠龙江关而命名的。到了清代初年,政府开始在龙江关和上新河一带设立关卡、收取税费。当时地方政府主要是针对通过水路到达南京的牛、羊、猪、竹材、木材的交易税、地皮税和船税。渐渐地,民间逐渐把位于上新河的关卡称为“上关”,而把原来的龙江关称为“下关”了。

图片.png

图为江口车站

这幢房子是地道的百年建筑,据考证,这座建筑始建于民国初年,最早名叫“江口车站”。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将这里改建为仓库。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建筑的部分被拆除,在其基础上建起了候船大厅,其外立面有浓郁民国风味的建筑元素得以保留至今。

然而在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水路客运已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大约在2000年左右,长江客运渐渐衰落,“候船大厅”也因此被废弃,如今也成为下关历史陈列馆。遥想当年,我妈妈也在航运最后辉煌的几年里,有幸从这里坐船去武汉上大学,那是漫长的48小时呀,人生难得的一段。

下关,一个即将被时代遗忘的名字,就想把它永远的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忆中。老下关这个历经时代变迁,见证时代发展的老城区就给大家太多的美好记忆,渡江纪念碑,长江大桥,南堡公园,中山码头,热河路,小桃园,狮子山,惠民桥,金陵小区...太多的记忆。一幅幅老照片都会勾起曾经的记忆,也将是我生命里浓浓的一笔。未来的下关,现在人们心中的鼓楼滨江,将再次大放光彩,在历史的印记中依然夺目。

责任编辑:董妍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