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关大马路西口,江边路21号的这栋建筑,就是以前进出南京最主要的通道--长江客运码头候船大楼。在当年没有公路运输和铁路的条件下,唯有水陆运输是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作为长江航运咽喉重镇,这座尽显民国风韵的候船大楼不知迎来送往了多少旅客。试想鲁迅、张恨水以及中央政府的这些达官贵人们的身影,也都曾经从这里出发,出现在几十年前的这个空间里。说起老的下关码头,老南京们可能无人不知,如今老下关码头候船厅“摇身一变"成了展示老下关历史和新滨江风貌的下关历史陈列馆。
有关下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那时下关叫做龙江关,而制造郑和宝船的龙江宝船厂也是因为紧靠龙江关而命名的。到了清代初年,政府开始在龙江关和上新河一带设立关卡、收取税费。当时地方政府主要是针对通过水路到达南京的牛、羊、猪、竹材、木材的交易税、地皮税和船税。渐渐地,民间逐渐把位于上新河的关卡称为“上关”,而把原来的龙江关称为“下关”了。
图为江口车站
这幢房子是地道的百年建筑,据考证,这座建筑始建于民国初年,最早名叫“江口车站”。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将这里改建为仓库。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建筑的部分被拆除,在其基础上建起了候船大厅,其外立面有浓郁民国风味的建筑元素得以保留至今。
然而在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水路客运已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大约在2000年左右,长江客运渐渐衰落,“候船大厅”也因此被废弃,如今也成为下关历史陈列馆。遥想当年,我妈妈也在航运最后辉煌的几年里,有幸从这里坐船去武汉上大学,那是漫长的48小时呀,人生难得的一段。
下关,一个即将被时代遗忘的名字,就想把它永远的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忆中。老下关这个历经时代变迁,见证时代发展的老城区就给大家太多的美好记忆,渡江纪念碑,长江大桥,南堡公园,中山码头,热河路,小桃园,狮子山,惠民桥,金陵小区...太多的记忆。一幅幅老照片都会勾起曾经的记忆,也将是我生命里浓浓的一笔。未来的下关,现在人们心中的鼓楼滨江,将再次大放光彩,在历史的印记中依然夺目。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革命精神,感悟历史文化,7月10日至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爷台山革命遗址、泥河古博物馆、金川湾石窟、秦直道起点遗址、甘泉宫遗址及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
2025 年 7 月 14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开展工业文化学习。活动旨在让学子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感受老一辈纺织工人奋斗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