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图书馆大厅石碑
2023年7月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图书馆开展“集阅读之光芒增辉日月”暑期实践团志愿服务
陕西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9月,是陕西省较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成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2018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2001年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位于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汇处,占地2.03公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累计馆藏总量达507万余册(件),其中图书399万余册,古籍32万余册,报刊60.5万余册。另有电子图书359万余册,视听文献、缩微制品等其他文献14.4万余册。目前年入藏新书20.6万余册,年订中外文印刷型报刊5000余种。
图为图书馆正大门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图书馆内合影
初次见到陕西图书馆时,一种庄重与静谧之感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这雄伟的建筑里藏着多少智慧,启迪了多少人的思想呀?怀着敬畏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我们走进了图书馆。
图为图书馆内阅读景象
八点半的图书馆里,就已经有很多人在借书,阅读,有儿童拿着漫画书,成年人拿着厚厚的专业书,还有戴着老花镜的老年人,他们缤纷多彩,与众不同,但此时此刻,都是上图里的一个阅读者,一个正在学习的人。志愿者们已经在排队签到,签完到以后志愿者们被安排在不同的楼层,负责不同的区域,去帮工作人员检索书籍。工作人员和我们讲了一遍工作的要领后,我们都开始工作起来。
图为实践团成员整理书籍
在陕西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主要是在书库里为读者找到它们所需的书籍,并将其送往前台。这让我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看待图书馆。图书馆不再只是一个学习,借书看书还书的场所。从工作人员的视角看待图书馆,是如此的新奇与辛苦。从刚入书库大门的陌生与紧张,到再入此门时的轻松,志愿者收获的是一种能够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与满足。从书库的视角看到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图书馆,同时也让志愿者们体会到了书库工作的不易。
如今的大学生活与其说是一座学术的象牙塔,还不如说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不比以前,在这片方寸土地上,学习不再是生活的。团学联、社团等都是我们的舞台,而志愿者活动更是其中意义非凡的一部分。这次的图书馆志愿者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书籍的整理编排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也。在一项简单的服务的背后,是一位抑或更多的工作人员默默的忙碌。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我们自身也由衷地获得了一种满足感。这大概也是志愿者服务的意义所在。
图为实践团成员整理好的书架
在一堆堆书里面,去找读者们需要的一本书,需要的是技巧,根据目录和拼音,数字的顺序在千万本书中找到那本你需要的书,需要的是耐心。这也是一个安静的世界,适合内心的放松。一个人踱步在宽敞的,无人的一排排书架中,会忘记外面的世界,别有一翻不同的心灵体验。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