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多村联合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熟。为深入探索多村联合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了解科农结合成果,8月28日至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杨凌区集体经济调研队前往位于陕西省杨凌区揉谷镇的权家寨村、太子藏村、秦丰村及三鼎富金银花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科农结合,寻土地金银
8月28日,团队前往三鼎富金银花基地,同公司经理兼秦丰村党支部书记罗先生进行座谈。罗经理向调研队员详细介绍了公司成立的历程、运营机制与发展成果,并邀请团队成员参观金银花田,体验采摘金银花。
三鼎富金银花基地目前已建成300亩金银花种植区,是2019年由权家寨村、太子藏村、秦丰村三村村民自筹加集体投资建成、由三村党支部书记共同管理的集体经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同时也是杨凌区目前唯一一个由三村联合建立、集体运营的村集体经济产业。
罗书记在谈话中提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基地成立起就持续提供着强大的技术支撑。每逢金银花的种植期,学院的段琦梅教授几乎每天都到基地进行专业指导,推动该产业朝着科学、高效、多元化方向发展。
走进花田,听百姓心声
访谈结束后,调研队在罗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金银花田。可以看到,金银花植株长势喜人,土地被规划的井井有条。即使酷热难耐,仍有不少村民在田间采花。队员们加入了采摘的行列,积极和村民进行交流。通过谈话了解到,负责采花的村民大多是60至70岁的老人。每逢采摘时节,各村都会通过广播、微信群等渠道传播采花消息。每次采摘后按斤计价,并发放兑换票,当采摘结束后再统一兑换成现金。
一位村民笑着同队员们聊天,说自己每天送孙子上学后就会来采花,一上午能收入200元,时间十分自由。也有村民说来采花后身体变硬朗了,不像以前一样只靠打麻将消磨时间了。
可见,这一自由灵活的采摘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也更好地发挥了村民的积极性,在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也大力推动乡村朝着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寻访三村,促产业发展
8月29日,团队同权家寨村李书记、太子藏村张书记进行了座谈,全面细致地了解了各村情况。
上午,权家寨村李书记热情地接待了调研队。在座谈会中,调研队员针对三鼎富金银花基地成立后村民生活变化、村风村貌建设、产业基础等内容进行了提问。李书记一一解答,并表示发展金银花产业是权家寨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决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产业不仅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下午,调研队来到太子藏村,同张书记进行座谈,书记详细地解答了成员们的问题。谈话中提到,今年受到持续降雨的影响,产量未能达到预期。书记在肯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表示,三鼎富金银花产业需要技术上的进一步提高,以应对将要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村集体经济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充分发掘新时代乡村经济成效,将课堂知识运用到乡野田间,以青年眼光看待实际问题。当代青年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乐于自找苦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西农学子的青春力量必将融汇成乡村振兴的长河,在中国大地上开拓壮丽山河!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