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为了更好的了解非遗当代价值,传承非遗文化,8月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疆非遗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文化和旅游局调研被喻为“布谷鸟的翅膀花”的艾德莱斯绸。
实践团成员通过乌鲁木齐市文旅局工作人员的介绍,认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德莱斯绸手艺传承人——服装设计师程应奋。从程应奋老师的介绍中了解到早在一千多年前,种桑养蚕、缫丝纺织技术从祖国内陆一路向西,传入新疆,催生出独具西域特色的丝绸——艾德莱斯绸。制作艾德莱斯绸有两个步骤,一是煮茧,二是染色。
程应奋老师告诉同学们艾德莱斯绸的染色采用扎经染色,艾德莱斯绸的图案不是画于织好的布面,而是描在经线上,俗称“经线显花”,将经线扎成股,描点定位,用玉米皮包裹不需染色部分,浸入天然染料中着色,晾干后,再次扎结、染色,染色时先染大块和浅色部分,再染小块和深色部分,通常需要多次的扎染才能完成艾德莱斯绸的染色。扎结的接口部分,由于丝线受力不同,形成参差错落的自然色晕,让织物别具风格。时至今日,扎经染色环节还是采用纯手工的方式。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团成员了解学习到了很多与艾德莱斯绸相关的信息特点等,同时了解了艾特莱斯相关的古老故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身上始终肩负着铭刻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责任,青年一代应当提升对非遗文化的了解、认识,多了解接触相关知识,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力量。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