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保障高原施工人群的职业健康,明确高原施工人群的实际劳动效率,制定适合工人自身情况的工程排班制度,8月8日至8月1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前往了三处建筑工地进行实地测试,丰富测试工种的类型,尽可能总结出不同类型的高原施工工种的实际劳动效率。
图为运动相机抓拍木工的工作过程
图为运动相机抓拍钢筋工的工作过程
8月8日,实践团前往四川中天诚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包的附属设施建筑工地对工人的劳动效率进行实时的监测,当天的测试工人一共有12人,其中包括四名泥工、四名钢筋工以及四名木工,监测过程遵守对工人的干扰最小化的原则,最大程度展现被测工人真实的劳动效率。8月9日,实践团前往西藏云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包的西藏大学(纳金校区)生态园项目对工人的劳动效率进行为期四天的监测,每天的测试工人一共有6人,工种包括钢筋工与木工。由于其中钢筋工与木工两个班组的上、下工时间略有差异,实践团队需赶在工人上工之前将仪器给工人佩戴好,并用与工人交谈的方式缓解工人因被监测劳动效率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保证工人尽量按照最真实的状态进行工作。
图为运动相机抓拍的涂料工工作过程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为给涂料工佩戴仪器
图为运动相机抓拍的电工工作过程
8月13日至8月14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河南顺成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承包的拉萨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科技展览馆建设项目,对工人的劳动效率进行持续监测,由于项目进行到收尾阶段,所以在现场对水电工、涂料工和水磨工三种工种进行测试,每天的测试人数为8人。为了保证数据更加真实有效,实践团采用不同工种的工人胸前佩戴便携式运动相机的方式,并通过工人的手部运动来判断工人真实的工作状态。
总结多天实地监测数据,实践团队了解到盲目上工、通宵赶工等不合理排班制度不仅会拉低工人的劳动效率,更会对工人产生负面的健康影响。因此,合理科学的排班制度既有利于高原施工人群的健康,也可以缩短劳动工期。之后,实践团成员积极整理资料,利用最真实有效的高原外来施工作业人员的劳动效率,对施工队伍进行更为科学的排班,减少了由于不合理的排班制度造成工人职业健康损害的问题,减少了工人加班、项目抢工期的情况。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到高原自然环境条件,切实了解到施工情况和排班制度,利用调研数据和自身专业知识,今后,本实践团将继续为保护高原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高原施工效率、促进实现建设方与工人的双赢贡献力量。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