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思想和文化财富。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绿浪涌动队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期间前往“一战定长安”---小五台战役所在地台沟村进行调研。
台沟村始建于明代,是朝山祈福者必经之地。明末清初,萧、李、张、王诸姓陆续迁入,散居山下,子孙繁衍,遂成村落,因位于佛教圣地小五台山下而得名,在清嘉靖《长安县志》记为台沟口村。
小五台山势险要,主峰五佛殿海拔1041米,各山头依次排列着玉皇楼、白衣殿等九座寺院,寺庙林立,庙舍宽敞。小五台“北临长安,为古都之要塞,南通巴蜀,扼终南之咽喉”,此地宜攻宜守,可进可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并且它是解放西安的最后一战—小五台战役的主战场。1949年7月11号晚,解放军对盘踞在小五台山上的国民党残余进行合围,从正面以炮火封锁,从后路抱龙峪和白石峪包抄国民党后路,进行攻击,激战十几个小时,把小五台国民党部队三千多人全部歼灭。在这场战役中共牺牲三十一名解放军战士,现有四位在烈士陵园埋葬,有二十六位在长安区黄良街道北仁村烈士陵园埋葬,还有一位家属已带回老家。这些先辈们为了解放西安,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这个地方,这种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在台沟村代代相传。
图为台沟村建筑
图为台沟村建筑
图为台沟村广场中建筑
据调研了解,现如今台沟村与邻村东村合并为东台新村。为纪念这种革命精神,东台新村修建了“小五台战役”、“胜利的号角”雕塑群与清廉长廊。走进清廉长廊,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一块块展板记录着党的百年历史、革命故事和名言警句,不时吸引着过往群众驻足观看。
图为台沟村村口的清廉长廊
图为台沟村村口的清廉长廊中的展示标语
这些年来,东台新村也在不断对这些红色革命故事进行宣传。同时该村将“清”和“廉”的元素融入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清廉长廊、廉政广场、党史展览区,引导村民深入了解百年党史和廉洁文化,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党爱国爱家情怀,形成廉洁朴素、热情好客、善良淳朴的民风。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与坐在广场的村民进行了深切交谈,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爷爷奶奶们的和蔼可亲,清洁工大叔的热情问候使我们深有体会。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台沟村中走访
图为实践队指导老师和队员在与清洁工大叔交谈
之后,我们对东台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肖建军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今年陕西省将“小五台战役”红色旅游纳入发展规划,在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中,东台新村将要打造一个红色基地,对这一方面进行更好地宣传,对这些景点故事进行深挖打造,让更多的游客与青年一代了解熟知这一段历史。这一计划的实施,不管从党建,还是从爱国教育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有利于乡村振兴,使东台新村更美丽,村民受益更多,村子的知名度更高。在发展村子的同时,将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
图为实践队在对东台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肖建军进行采访
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时代声音。绿浪涌动队将继续扛起时代使命,砥砺前行。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