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理工大学学子赴浙江省海宁市开展“推普”实践活动

陕西理工大学 2023-08-23 浏览: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近日,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乡’约盛夏,‘育’你成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多位成员赴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斜桥镇斜桥村村民委员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推广普通话”为中心展开主题宣讲活动。

image.png

(图为斜桥镇斜桥村村民委员会入口)

image.png

(图为推广普通话活动展板)

在与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访谈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村委会对于推广普通话设置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普通话融入到村居民的生活中去,效果显著。据统计,村居民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中青年居民会说普通话,超过四分之一的老年人能够听懂并说普通话。与此同时,村委会对于推广普通话的活动同样存在弊病,包括但不限于针对群体大多为儿童与青少年等本就以普通话为主的人群,对于方言口音影响普通话叙述没有较为合理的解决措施,对于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的群体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等。

image.png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面对面采访工作人员)

在实践活动的最后,实践团的成员将提前准备好的二维码和问卷粘贴在村委会接待处的展板以及村委会社区文化公告栏,由村委会办事员负责宣传,呼吁村居民都学习普通话,会说普通话。

image.png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张贴宣传页推广普通话)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陕西理工大学“‘乡’约盛夏,‘育’你成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未来会继续坚持进行以推广普通话为中心的宣讲活动,讲普通话的种子播撒于各地,串联起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弘扬中华文化。

责任编辑:吕浩伟 张羽柔 宁彤晖
相关文章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5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征程,首日于兴义市扎实开展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实践。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双手触摸文化根脉,于行走的课堂里淬炼初心、凝聚共识。 烽火威舍忆峥嵘,青春步履淬初心 实践队首

长安大学学子赴商南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长安大学学子赴商南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7月9日至15日,长安大学理学院“党建赋能·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商南县青山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围绕“红色教育、科技赋能、教育帮扶 、产业调研”四大主题,

西北大学学子前往陕西延安市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西北大学学子前往陕西延安市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专项 |延河星火:档案溯心,宝塔铸魂 追寻红色足迹,铸牢信仰之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指示精神,2025 年 7 月,西北大学“延河星火实践团”赴延安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红迹润乡土,长安大学学子赴宁夏同心开展实践活动

红迹润乡土,长安大学学子赴宁夏同心开展实践活动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月15日,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踏寻红迹承初心,深耕乡土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陕甘宁临时政府旧址及烈士陵园,用脚步丈量传承,以实干浇灌振兴,让红色的种子在乡土

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

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

7 月13日,长安大学赴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在龟兹博物馆与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触摸千年文明印记,全方位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