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普通话,是适合全体中国人民彼此交流的语言;汉字,是承载民族历史和思想艺术的重要载体。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的大背景之下,进一步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是促进乡村教育、基层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动广大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乡’约盛夏,‘育’你成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汉中市勉县勉阳镇旧州村,为青少年们展开了一场丰富多彩、幽默有趣的普通话宣讲活动。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广泛的采用了面对面宣讲、知识普及、竞赛推广和运用倡议四种方式积极推广普通话。在最开始的面对面宣讲中,实践团成员通过为小同学小朋友们讲述了三个关于没讲好普通话致使闹出笑话的趣闻轶事,吸引起众人的兴趣,以小小故事述说大道理。然后又以此为引子,巧妙而自然的进行对于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知识普及,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对于普通话的历史概况以及与方言区别的浓厚兴趣。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同学们学习普通话的发音技巧)
在实践运用的板块中,实践团成员组织了看谁最能说绕口令和诗歌诵读的两大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朗读过程中或感情饱满而言辞完满,或热情洋溢而慷慨激昂。在参与者们动情的声调中真切的体会到普通话的魅力,并引起围观的人群阵阵喝彩与欢呼。紧随其后的是由实践团成员发起的推广普通话倡议,参与者们自发的对倡议书进行了热情高涨的诵读。
(图为实践团成员组织游戏活动)
最后实践团成员通过问答调查青少年日常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使用场所以及对普通话的熟悉程度等多个问题,了解目前当地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并根据掌握情况对青少年采取不同宣讲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图为实践团向大家发放调查问卷)
讲好普通话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它涉及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是一个人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乡’约盛夏,‘育’你成长”社会实践团将继续开展普通话宣讲工作,让社会用语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之既能达到交际目的,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既促进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又加强全社会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革命精神,感悟历史文化,7月10日至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爷台山革命遗址、泥河古博物馆、金川湾石窟、秦直道起点遗址、甘泉宫遗址及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
2025 年 7 月 14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开展工业文化学习。活动旨在让学子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感受老一辈纺织工人奋斗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