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调查“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乡村发展现状,7月18日,西外学子来到了米脂县的高西沟村、杨家沟村两个地点。实践团采取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随机采访村民,并和当地民众进行了深度交流。从村民那里,调查团得到了第一视角数据,对两个村子的发展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绿色生态发展,如何“红色”“绿色”齐头并进,一直是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高西沟村的一处山头上,了解到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说,“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而现如今,高西沟村就以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也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提供了一面镜子。
调查团采访到的某村民讲道,高西沟村通过打坝、修梯田、植树造林,使得这个40座山、21条沟、久旱不收的地方变成梯田层层绕山头、座座坝堰锁住沟、坡地林草盖被子、沟渠打坝粮囤子的模样,同时也培养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高西沟精神,锲而不舍、奋斗和开拓创新的创造使得村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图为实践队员对村民随机路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符雪菲 供图
接着,在去往党群服务中心的路上,实践团又采访到一位拥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据这位党员爷爷所说,为了守住绿色家底,让绿意更浓,村里坚持林长和管护人员“入网入格”,订立了严格的管护制度:“破坏一棵树,必须补种两棵;毁林面积大,要报告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并且要想入党,先种树。村里新发展的党员必须至少栽种100棵树苗,并且保证存活率在90%以上,才算获得入党资格。
据党员爷爷讲述,近几年,米脂县民政府给村民每人补贴了两万块钱、十袋面、十袋大米和十瓶油;榆林市医院给老年人补贴两万三千块钱;善协会也给老年人生活给予许多帮助。在这位爷爷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前往常秀英窑洞进行参观。这个窑洞是红色时代的缩影,充满了革命气息。里面陈列着珍贵的影像资料、荣誉证书、工作证,描绘出常秀英的生活轨迹。老党员几近声泪俱下的讲解及常秀英女士一生的奋斗,令实践团成员大受感染。
图为老党员为实践团讲解常秀英窑洞的事迹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符雪菲 供图
之后,实践团成员走进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互助幸福院,与院内的爷爷奶奶们交流。其中一位有19年党龄的爷爷在接受访谈时说道,高西沟现如今的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旅游宣传基本到位,但总体来说村子的发展仍需不断改进。要巩固好村里现有的生态治理成果;保持好各项发展成果;始终坚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将集体搞好的初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近高西沟村互助幸福院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符雪菲 供图
7月18日下午,实践团赴米脂县杨家沟村。数十个沟壑梁峁映入眼帘,一处处革命旧址、一座座窑洞四合院尽收眼底。宽阔整洁的道路、修葺一新的房屋以及越来越丰富的新产业将这个不足9平方公里的村子“扮”得越发靓丽。实践团成员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走访了米脂寺沟集体经济合作社,对杨家沟寺沟农业基地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探寻杨家沟村“黑色养殖+绿色田园+红色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致富道路。养殖场主要养殖土猪,由公司、政府等个人和集体协助基地进行销售。红色旅游的发展状况良好,带动黑色养殖的发展。但基础设施仍需完善,以保证肉质产品的质量。
图为对当地黑猪养殖业的实地访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符雪菲 供图
实践团还走访了杨家沟孔雀园、樱桃采摘园等种植养殖基地,发现其发展态势良好,有望实现其基本目标。高西沟、杨家村都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并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赓续红色血脉,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努力,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展现绿色赋能新动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也领略到绿色生态的后发之力,聆听到强国之音。我们当代青年,更应立志高远,传承红色精神,将这一条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越走越远。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