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建大学子为高原施工人群健康助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2023-08-18 浏览:

为探究常年从事高原施工作业人群现阶段所面临的职业健康问题,8月9日-8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西藏云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包的西藏大学(纳金校区)生态园项目进行实地问卷调研活动。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了解到该项目目前处于初始阶段,施工现场主要工种为木工和钢筋工,均为四川男性,从事高原施工行业5年起步,部分工人更是有15年及以上的高原工龄。据介绍,西藏大学(纳金校区)生态园项目考虑到西藏地区天亮早、天黑晚的自然情况,工人一天持续工作时间大概为10个小时,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午饭加午休两个小时,项目进度普遍按照规章制度施工返工情况极少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生态园项目实地调研

结合访谈记录分析实地问卷调研数据,实践团注意到在工人的日常行为方面,钢筋工的烟酒频次都明显高于木工,虽然木工比钢筋工晚就寝1小时左右,但是木工的睡眠状况、睡眠时间比钢筋工好一些;另一方面,就施工作业环境而言,扬尘、噪音等工地对施工人群存在轻微影响,一般情况下,高原所面临的极端环境下主要是年末、年初的极寒环境,而这个时间段高原一般已经停工,所以遇到的极端环境的情况也较少并且该工地的消防器具、施工防护用具、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施工安全警示措施都是普遍配备的为该项目施工人群的职业健康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同时,实践团发现多年从事拉萨施工作业的外来平原人群几乎不会产生头痛、头晕、呼吸困难、耳鸣高原反应,只有少数人会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所表现出来的眼结合膜充血、嘴唇紫红色等症状以及低氧条件下工作所出现的反应迟钝、嗜睡、健忘等情况


image.png

 


图为西藏大学(纳金校区)生态园项目施工现场

通过本次实地问卷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已适应高原低氧施工环境的外来人员职业健康自我认知情况,虽然大多施工人员已经不存在高原反应,但是在低氧环境和职业双压力下所产生的职业健康问题依旧值得各项目负责人重视后续,实践团将继续开展问卷调研及生理数据监测工作,探究高原建筑工人职业健康现状,促进高原地区工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娜娜子
相关文章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5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征程,首日于兴义市扎实开展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实践。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双手触摸文化根脉,于行走的课堂里淬炼初心、凝聚共识。 烽火威舍忆峥嵘,青春步履淬初心 实践队首

长安大学学子赴商南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长安大学学子赴商南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7月9日至15日,长安大学理学院“党建赋能·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商南县青山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围绕“红色教育、科技赋能、教育帮扶 、产业调研”四大主题,

西北大学学子前往陕西延安市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西北大学学子前往陕西延安市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专项 |延河星火:档案溯心,宝塔铸魂 追寻红色足迹,铸牢信仰之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指示精神,2025 年 7 月,西北大学“延河星火实践团”赴延安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红迹润乡土,长安大学学子赴宁夏同心开展实践活动

红迹润乡土,长安大学学子赴宁夏同心开展实践活动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月15日,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踏寻红迹承初心,深耕乡土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陕甘宁临时政府旧址及烈士陵园,用脚步丈量传承,以实干浇灌振兴,让红色的种子在乡土

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

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

7 月13日,长安大学赴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在龟兹博物馆与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触摸千年文明印记,全方位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