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到大别山腹地调研实践,既带来了西农的新知识与新科技,又在实践中向有经验的茶农茶企讨经验、学土方法,这是一场‘双向奔赴’。”“青年始终要听党话、跟党走。岳西是革命老区,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不要忘了去红色遗址参观学习。” 8月9日上午,岳西团县委接待了从千里之外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奔赴而来的学子,对学子们深入革命老区、大别山腹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这样的肯定与叮嘱,鼓励他们在基层一线多角度、多层次调研实践,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本领,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青春力量。
图为岳西团县委与西农调研团队座谈
图为西农调研团队采访罗源场负责人
图为徐龙茶场负责人徐义炉讲解岳西翠兰制作工艺
图为西农调研团队在雨思忆茶叶专业合作社合影
图为林兰名茶厂负责人刘文兵讲解茶园管理技术
随后,队员们来到林兰名茶厂生产基地。基地的主要生产线已基本实现自动化,未来目标是向智能化转型。值得注意的是,茶厂中的一条生产线器械是负责人刘文兵的父亲,也即林兰名茶厂的创始人刘友林老先生自主设计研发并生产制造的。队员们在参观走访过程中还发现,林兰名茶厂有一道特殊的生产线,即黄大茶。黄大茶原本是夏秋时期的“粗枝粗叶”,叶片厚、大、梗长、汤色黄,并不是消费者喜爱的类型,但近年来在科研团队不断研究开发下,黄大茶被发现有降血糖功效,从而慢慢转型为市场火热的“保健茶”。林兰名茶厂是岳西县为数不多开发利用夏秋茶的茶企,据了解,夏秋茶的采摘是用大型机械直接采摘,只用辅助以一至两个人工,采摘后工厂采用特殊的工艺让其多一步“发酵”程序,从而达到黄大茶特殊的口感和功效。从茶园施肥、控虫、采摘、灌溉方面到茶叶加工生产、开发新茶都可以看到林兰名茶厂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对待茶业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情怀与担当。
为全面了解岳西县农户种植茶叶情况,队员们在实践时将街头采访调研、问卷调查发放穿插在每日的行程中,早餐店、公交出租车上、马路边、民宿里,队员们的身影或站或坐,笔下总是匆匆记录着。岳西实践结束后,团队根据实践经验整理分析,锚定新方向延续线上调研,以线上线下互补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分析调研岳西茶产业发展现状。
岳西实践行程结束之际,团队时刻谨记岳西团县委的叮嘱,赴岳西红色遗址和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瞻仰了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安徽省首任书记王步文同志故居。队员们在这座看似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了解到王步文同志从小立志、发奋读书、寻求真理的故事。王步文同志书房门楣上亲笔书写的“书园”二字,正是他读书明理的开始,也是他青年时期回家乡宣扬进步思想、传播马列主义的战场。西农学子随后来到初心使命馆更深入地学习党史,在实践中领悟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向革命先辈学习致敬。在这里,通过一件件的老物品、文章报刊、事迹讲解、影视资料,展示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员在安徽地区逐步成长、英勇奋斗、坚定不移、浴血拼搏的一幅幅图景。革命先烈虽早已离大家远去,但是他们矢志不渝、为革命真理献身的精神却彪炳千秋、永策后人。
图为西农调研团队瞻仰岳西红色教育基地初心使命馆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西农学子千里奔赴大别山,从茶市一路走到红色教育基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倾听人民呼声、用情服务老区群众、以行动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周丹若)
中国青年网 青岛8月19日电 (通讯员 徐子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实地感悟“延安精神”,探究梁家河“大学问”,传承“窑洞民居”。青岛理工大学“建”行筑梦实践团于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前往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
探忆·筑梦|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开启探索剪纸工艺之路 陕西剪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不仅是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陕北剪纸艺术更被划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作为大学生,主动追溯非遗文化发源地,是践行总书记期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23年7月6日城轨工程学院绿水青山实践队前往丹凤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场区,四处干净整洁,场区周围被青山环绕,与处理场仅一路之隔的河
7月15日—20日,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赴汉中留坝“逐梦西部抒壮志,星火相传献青春”实践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师生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关爱留守儿童、探寻红色足迹等,深入开展多项实践及调研活动。 7月17日,实践队与团县委签
为动员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投身乡村振兴一线,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联合开展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 。本团队“乡村新貌,‘葡’天同庆”--赴邹平乡村振兴实践团从全国466所高校的1245支团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