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学子赴“不老帮”智慧健康养老中心 探究互助养老模式乡村推广新路径
指导老师: 李松柏 通讯员:李超然 龙以安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7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咸阳互助养老实践团深入咸阳“不老帮”智慧健康养老中心进行走访调研,聆听养老中心院长对养老中心及我国养老现状的介绍,并与老年人进行密切交谈,共同探索互助养老模式乡村推广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探究。
至“不老帮” 日升月恒
多措并举准定位,当好银发守护者。通过解说,实践团队员们了解到,位于咸阳的“不老帮”智慧健康养老中心是首批获得国家三部委授予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企业。它通过智慧健康养老平台互联网+线上线下运营体系为长者提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全方位的新时代智慧健康养老服务。2018年,以“今日储蓄闲暇 明日收获急需”为服务理念,正式运营了咸阳市智慧健康养老“时间银行”,并入围“2019中国年度改革案例”30强。2020年,“不老帮”以公建民营的模式开启咸阳第一家智慧型养老中心,全面开业智慧康养服务,以互助养老为导向,精准施策,不断发展,现有80名各类工作人员、170位老人居住,以先进的服务理念和长效的互助模式获得业内广泛好评。
聆听“帮”事 泽及一方
“‘时间客’老师从创办以来就一直陪伴到现在,每周过来给老人教授书法、绘画、手鼓以及担当律顾问,老人们都很开心,是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乐。”张院长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据了解,“时间客”老师是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在退休之后,利用闲暇之余,以自己的专长爱好为社会发挥余热,共奏互助养老兴乡曲。
“我以前一个人生活感觉挺孤独的,现在做护工十几年了,我喜欢和老人聊天说话,感觉性格变开朗了,都很满意。”马大妈说着笑了起来。淳朴之言尽显互助养老互惠互利的幸福感。
“医生每天都会来房间量血压、送药,这让我放心多了。以前我自己每顿吃好多种药,总怕吃重吃漏了。”魏大爷感慨道。养老中心秉持医养结合理念,为每个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入院老人床前就能看诊。
与此同时,养老中心致力营造“养老”“享老”新风尚,提升智慧养老文化体验感:生日会,互关怀、同欢乐;娱乐室,搓麻将,齐歌唱;端午节,插艾蒲、佩香囊;外出游,观汉中、享湖光。
模式探索 薪火兴乡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重要环节,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正是解决该问题的良方。“‘时间银行’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运行得很顺畅了,不过,现在仍然存在如理念宣传不到位,内部运作机制不畅,互助养老的资源碎片化等问题。”养老中心的张院长对互助养老模式的乡村推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张院长也该模式的推广与应用给予肯定和祝愿,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时间客”,共同参与互助养老,形成城乡居民共融共通、双向交流互动的新局面,切实解决理念普和农村互助养老资源的碎片化问题,让群众们真正接受“时间银行”,拓展互助养老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此次走访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员们感受到来自院长,工作人员和老人们的热情和支持,深刻认识到切实解决农村互助养老的现实困境,必须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平台载体的作用,将互助养老与其它正向激励叠加,让各个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源参与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建设中,与乡村振兴同发展共进步。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积极深入基层,注重实践,投入“以青春之我,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行动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