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宝鸡文理学院“书香新时代,推普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高新校区校园内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来校参加“教育部2023年‘童语同音’计划”培训的部分教师开展实践交流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参训教师合影留念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成员与参训教师共同诵读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大家在诵读中感受汉字魅力,感悟诗歌内涵,增进彼此友谊。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参训教师共同诵读
随后,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发放问卷、一对一访谈等形式面向参训教师调研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及存在困难,旨在为进一步改善本次培训教学实践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后续的进乡村、进机关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提供案例参考。
访谈交流结束后,本次实践交流活动也就告一段落了,但对每一位实践团队成员的影响还在持续。
实践团队成员刘伯森说到,通过与来自新疆的老师们交流,我意识到普通话在跨地域和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面临着字词发音不准、普通话应用不熟练等问题,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努力学习。这种精神也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意识到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最终一定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实践团队成员文静说到,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次实践交流活动的内容消化好、吸收好,多观察多思考,争取在随后的推普活动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实践团队成员贺文悦说到,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我们必须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消除语言隔阂,推动社会交往,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实践团队成员巨佳续说到,民族教师学习普通话的意义重大,能让民族地区的小孩从小浸润在普通话的语境中,更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