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保学院赴汉阴县土地资源与乡村振兴寻访调研队深入南窑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在这次调研中,调研队与南窑村村民交流互动,详细了解了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农作物产量及变化、治理撂荒土地的做法以及村民增收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调研了解,南窑村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其中使用面积约为一半。村庄拥有树林、耕地等土地类型,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进行了荒地开垦和小田合并,以更好地实现机械化耕种。
在农作物方面,南窑村村民一年一季进行农作物耕种,平均每户有2亩地,种植作物主要包括玉米、水稻、红薯、花生和黄豆等。近几年,随着黄豆玉米套种的推广,农作物产量有所增加。
针对撂荒土地的治理,政府采取了措施,例如让村民利用这些土地进行耕种,并按照要求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撂荒土地,还可以提高农户种植的兴趣。
为了带动村民增收,政府鼓励黄豆玉米套种,以提高作物产量。此举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在发展过程中,南窑村也面临了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村民们成立了321网格,并建立由各小组组长组成的反映问题的层级制度,有效解决了一些小的矛盾和问题。
展望未来,南窑村的发展规划包括在美化乡村和乡村振兴方面更上一个台阶,并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继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如道路改善等。南窑村的网格员表示,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也获得了不少收获。国家政策的支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对于村民来说,他们家的耕地以耕地较多,种植主要以玉米为主。近年来,种子品质的提高使得作物产量有所增加,尽管过去几年的暴雨和旱灾对产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今年的产量相对较高。政府在种地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包括每亩地的补贴和玉米籽种补贴等。
然而,农民也提到了一些问题,认为农民种地仅能解决温饱,难以致富。因为种地成本较高,其中包括牛犁地和请人插秧等费用,导致种一亩地的净收入较低。他们希望政府在这方面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改进。
水保学院赴汉阴县土地资源与乡村振兴寻访调研队通过此次调研更深入地了解了南窑村的土地利用情况和乡村发展现状。与村民们的互动交流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为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信南窑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村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富裕。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