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司马迁祠墓中的重点保护文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韩城话剧汇演文化调研队 2023-07-28 浏览:

7月21日,为纪念我国重要史学家司马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韩城话剧汇演文化调研队一早便前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乡芝川镇南的高岗上的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字子长,世称“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据《奠汉太史司马公祭文碑》载:明隆庆五年三月,时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的芝川人张士佩偕邑举人马永亨、张邦敬等二十九人祭扫司马迁祠墓,并宣读了由张士佩所写的祭文。这次祭祀是有组织的民祭司马祠的开始。

团队在靳建军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司马迁祠墓进行实地参观司马迁祠墓依山而建,古朴自然,清晰壮观。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北绕芝水,南接韩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景区。司马迁祠墓有文字可拷的纪录西晋永嘉四年后来经过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多次翻修和扩建,才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局面。所以司马迁祠每个朝代的古迹都有是全国唯一一处缅怀和纪念史圣司马迁的地方。

image.png


(图片1:司马迁祠墓入口处

祠墓整体分四层,九十九个台阶,修建于康熙年间的"高山仰止"牌坊比较有代表性。高山仰止出自"诗经小雅"这里赞誉司马迁人格如山,令人敬仰。穿过朝神道登上九十九级台阶即抵祠院,祠院建于北宋,是每年清明节祭祀的主要场所。寝宫供奉的司马迁塑像,正襟威坐,长须飘逸。
寝宫之后便是司马迁的墓,经西晋、宋、金、元、清五次修葺。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称“五子登科柏”。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image.png


(图片2司马迁墓

1982年,司马迁墓和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的文学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著作《史记》不但对后世具有极大的影响,还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管是司马迁,还是他笔下的《史记》,都是对中华文化具有深刻意义的存在,因为有司马迁这样的人存在,因为有《史记》这样的作品存在,才让中华文化不断传承,而《史记》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文学历史类图书的文化瑰宝,是一颗永远闪耀的明星

 


责任编辑:王雨虹 王凯昕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