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实践团:寻访李家瓷坊,传承耀瓷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3年7月25日,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实践团赴铜川市耀州窑李家瓷坊有限公司参观调研,并与李家瓷坊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竹铃对话,以耀瓷文化、耀瓷产业、耀瓷品牌三大方面为靶向,把握非遗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两条主线,助力乡村振兴。
探千年古镇,品陈炉瓷趣
作家贾平凹在作品中这样描绘陈炉古镇:“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就连地面也是竖着瓷片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
“宋代中国瓷业蓬勃兴起,北方形成了‘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四大窑系。陈炉窑场制瓷千年而窑火不灭,是研究耀州窑文化的活化石。”李家瓷坊负责人李忠楼这样向拾遗团队介绍道。
李家瓷坊既注重传统耀瓷文化的传承,又致力于耀瓷技艺的创新与传播。其作品古朴典雅、刀法遒劲流畅、釉色青莹玉润,整体风格舒展大方、时代感强,富有创造性。尤以黑釉剔花瓷、青釉刻花瓷最具特色。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李家瓷坊已形成了以传统精品、现代产品和陶艺窑变釉为主体的生产格局。
访耀瓷传人,承非遗文化
“美好人生是精雕细刻出来的。不经过千雕万刻般的修炼,是难以成功的。”这句话是李家瓷坊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竹玲对耀瓷技艺初学者的忠告,也是对当今年轻人的劝诫。
李竹玲出生在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陶瓷世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便对耀州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8岁进入工厂以后,在我眼中,身为‘大老粗’的父亲,为了支持我学习这门技术,他亲手为我做了我的第一个刀具——刻花刀,这也成为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说起学艺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李老师的眼中满是回忆。
为了将耀州窑这项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李老师做出了很多努力,坚持终身学习的同时也在纹饰、釉料等方面积极创新。当提及技艺传承所面临的挑战时,李老师认为,目前在耀州窑领域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这也是限制其发展的最大阻碍。“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耀州窑的学习传承中来,为耀州窑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结束了收获满满的一天,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团队将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非遗传承与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