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乡村新颖青春助航”于7月11日赴汉中市黄官镇对当地的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开展调研实践。
黄官镇是南郑县西南片经济文化好集市贸易中心,也是陕南地区竹、木、棕、藤、草及其他它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有水井村等一系列示范村,无论是在衣食住行上都大大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黄官镇人民政府,向政府人员了解了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茶叶、蚕桑、青藤、油茶、中药材等。藤编,绣羌,黄酒,油菜花,荷花是黄官镇的特色产业,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就业增收,促进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
实践团队在镇政府了解情况后来到了当地的国家级非遗藤编制造场,进行了观摩学习,藤编场的一楼是手艺人们在编藤椅,藤桌等等,经过藤编制造场负责人的讲解,实践团队了解到手艺人们可以选择在藤场里编织,也可以把原材料带回家进行编织,工作时间场所非常的灵活,这样当地的人民就可以把原材料带回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工作,让当地更多人走进工作岗位,促进当地人民增收。负责人指着原材料告诉我们这里藤编物的选用的原材料都是很好的,藤条中间的芯比较小,藤条柔软,没有添加化学成分,这样做出来的藤制物就会坚固且使用舒适。棕垫的原材料棕丝也很柔软,棕垫起到防潮的作用,有利于人体的成长发育,藤编制造厂的棕垫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来定制大小和薄厚。藤编制造场二楼是藤编物展览,藤编制造厂向我们简绍了一把印有loewe的藤扇,这把藤扇是藤编制造厂为西班牙奢侈品品牌罗意威代工,标志着藤编制造走出了国门,走进了奢侈品牌的大门,由此可以看出当地藤编制造手艺的高超,同时中国也向外国展示了自己的优秀文化,展示了中国自信。展览品有大件的桌椅也有小件的包包,帽子,盒子,伞,琳琅满目,都很精致,每一件物品里都凝聚着手工艺人的心血和智慧。
羌绣制造厂就在藤编制造场的对面,里面是手艺人们在织造着各种物品,展览出来的各种羌族服饰布料光滑柔软,上面的刺绣做工精巧,巧妙精微,栩栩如生,绣工精细,针线细密,针法活泼,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羌绣制造厂还有很多绣好的图案展示,每一个花样都很别致精致,绣工精妙,富有民族气息和艺术感。苗绣制造厂还有很多的香包,既有古色古韵的香包,也有卡通可爱小朋友会喜欢的香包,香包制作的非常精致,闻起来会有一点点淡淡的香味。羌绣制造厂中的作品都非常精美,让人不由感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以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相结合。文化,是民族留下的财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就是要树立高度的使命感,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践行初心使命,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传承保护发扬非遗,当好文化的传承人。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要,更要满足人民精神的需要,而满意人民精神的需要弘扬文化,在非遗上下功夫。发展才是硬道理,乡村应该依托非遗,推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