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阶段。为激发青年大学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2023年7月5日至17日,西安工业大学恋‘链’乡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榆林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主题为“‘链’上农遗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 实践队调研绥德石雕技艺
在石雕之乡绥德县,实践队员们就传统石雕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现状展开调研。绥德石雕技艺是匠人们世代磨砺和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雕刻手法自然粗犷,不受约束。“蛟龙跃,狮子吼,头角峥嵘精神抖。”利用传统石雕技艺雕刻完成的石狮子矫健传神,栩栩如生,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生动诠释。针对传统石雕技艺的传承问题,绥德石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鲍武文说:“能将这门手艺传授给下一代,并且使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石雕艺术,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图 实践队与国家级石雕非遗代表人鲍武文进行交流
为传承绥德传统石雕技艺,推广石狮文化,实践队员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绥德石狮子造型为基础,借鉴传统石雕技艺,将现代流行的“萌”文化融入创作,设计出一组具有陕北地域特色且符合现代审美的吉祥物——招财进宝、身康体健、学业有成、平安吉祥、事事如意、驱邪避灾。
图 实践队创作的石狮子吉祥物
为了解陕西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挖掘遗产地的产业文化和沿黄地域文化,队员们又来到佳县泥河沟村古枣园进行走访调研。佳县古枣园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
图 实践队调研佳县古枣园
通过与当地村民交流,队员们与了解到,佳县古枣园不仅是带动泥河沟村经济发展的“聚宝盆”,更是沿黄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力量。目前,佳县正以古枣园品牌为核心,联动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森林康养等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红枣产业附加值,全方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图 实践队走访古枣园村民
农业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发展下汇聚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实践队深入开展农遗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新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