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学子三下乡:同感浓浓乡村情,共筑乡村振兴图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我积极参与我校开展的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自己一次走出校园、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机会。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作为队伍负责人带领团队来到了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在精心准备之后,我们团队一行12人,下乡进行农村推广宣传与助农等一系列走访调研活动。在五台街道的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对乡村振兴有了一个全新全面的了解。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分工明确,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自身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更是我是一生宝贵的财富。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去到祁东县延塘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纵使骄阳烈似火,可我们的热情不减。
图为实践团队员采访石砭峪新村党支部书记董乃会 康敏婷摄
本次三下乡活动大家各司其职,团结合作,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延塘村的振兴出了一份力,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实践机会。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偏远地区人们的生活现状,人们贫富差距太大,富的住着小别墅,穷的住着毛坯房甚至是土房,还用着上世纪的家具……这次实践活动虽然我并没能尽太多力,但也收获良多,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做任何事情都应考虑这种方式是否可行,不可纸上谈兵;二是注重团队协作与交流,任何一件事情的完成都建立在团队成员团结合作与充分地交流基础之上;三是开展活动须事先做好计划,不可想到什么做什么。
图为实践团队员采访石砭峪新村居民 康敏婷摄
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之中;也更加贴近基层,了解民生。当我们走访时,乡里那些孤独的留守老人与儿童都很欢迎我们的到来,热情地与我们交谈,让我颇为动容,迫切的想要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留守儿童,当了解到他的身世,我也只能一直说些鼓励的话,听到他说谢谢,我心里很是酸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村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希望乡村能够加快振兴的步伐。希望下次还有机会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
图为实践团队员采访五台街道居民 康敏婷摄
在五台街道度过的这几天,是我大学期间为数不多的机会踏出校门、深入乡下,对于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下乡第一天,我们就开始了对村民的走访。我们看到了两位高龄老人看护四个孙辈、81岁老人独自晒稻,认识到了在绿水青山中生活的村民,也有难以言表的困难。我知道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的更多,大学生肩膀上的责任远比我原来想象的重得多。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我们实践服务团只是微光,但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然后一起发光,这种光才能把阴霾照亮。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五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合影留念 康敏婷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永远都是真理,非常感谢这次“三下乡”活动带给我的成长,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五台之行,我们看到了一批又一批人为乡村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同时我们自己也参与了到了这个过程中来。由于这里经济比较落后,年轻劳动力迫于生计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就下了很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我们走访了很多这样的家庭,很多人家里住的还是砖房,家具少的可怜,有的家庭甚至还在烧柴火。看到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后,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些朴实善良的孩子和老人。(通讯员 王婧伊)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