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专项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开展农业产业和机械化发展调研,在实地参观与走访中,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补浪河乡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西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陕蒙交接地带,属于典型的北部风沙草滩区。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补浪河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优化主导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思路,根据现有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粮食生产、牛羊养殖、优质饲草、设施蔬菜等产业为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力争将补浪河乡建设成农牧产业优质发展大乡。
图为补浪河乡副乡长介绍当地基本状况
作为风沙草滩区的补浪河乡,土地面积广阔,但是长期以来,农户土地细碎分散,生产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补浪河乡从实际出发,选准规模经营方向,通过借改东风在全区率先开展“一户一田”互换并地,将户均8块地整合为1块田。土地集中了,耕地的地力上不去,农户仍然拿不到好收成。为了解决土地贫瘠的问题,补浪河乡组织整村实施高标准农田、灌溉水网改造、防护林网建设等项目,使农民手里的田变成高产田、抢手田。就这样,补浪河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有力地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经营主体发展,为进一步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开辟了空间。
2019年,区农业农村局确定补浪河乡为全区首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乡镇。经过一年试点实验,初步形成以点连素村为代表的托管服务模式,即:村党支部牵头带领,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中间纽带,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农机合作社,通过播种收7个环节对2.1万亩玉米实施社会化服务,平均费用较市场价格降低30%,人工减少50%。
在组织群众开展生产托管服务的基础上,补浪河乡坚持市场导向,科学设置多元化托管套餐,农户按需选择单环节、半程或全程托管,引入中化现代农业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模式,联企共建“玉米银行”,新增选种、烘干、玉米淀粉加工、销售等托管服务,不断健全托管服务体系。
此外,补浪河乡植成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购置大型农机具的方式,或入股乡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或出租给农机合作社,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点连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成1500平方米农机库房一处,购置植保无人机1台,巴什壕村、蒿老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各投资50万元购买农机具,转包给农机合作社,每年租金收入4万元。
图为农机合作社总经理介绍农机具
在农机合作社中,团队见到了各种类型以及各种用途的大型农机,了解到各个农机的使用过程和工作时长。经农机合作社总经理介绍,合作社还对相应农机进行了改装,主要是为了使农机能够更好的适应陕北的天气和土壤情况,从而保证农机的作用效率最大化。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过程中与补浪河乡干部合影
此次调研,团队见证了补浪河乡为建设现代农业付出的辛勤努力,体会到补浪河乡在建设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建设新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为农林高校的学生,我们要“自找苦吃”,不断走进乡村,了解民生需求,将青春热血贡献在大地里,以青春力量建设美丽乡村!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