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涉农高校师生回信的寄语和希望,真正践行西农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8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赴天水调研果树病虫害与产业发展队前往二十里铺村苹果南山种植基地、天水雪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与当地花牛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主任深入交流。借此了解乡村企业的发展历程,探索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和发展动力,以此提升青年学子的专业素养和使命担当。
据了解,天水“花牛苹果”是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部分宜植地区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花牛苹果产品质量上乘,被许多中外专家和消费者认可,是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名果之一。因此团队以花牛苹果为对象,就其果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展开调研。
首先,实践队员与天水雪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座谈。通过交流,团队了解到虫害防治最主要的是抓住关键防治期,并且公司坚持实行农药交替使用,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负责人指出,目前影响苹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病害,其中苹果腐烂病最为严重,需要时刻注意,及时防治。同时他还向团队介绍了当地的保墒措施由传统的覆膜方法改为更加环保的种草技术,减轻土壤分解压力,响应国家环保政策。
图为团队成员与公司负责人交流
图为团队部分成员与公司负责人合影
随后,团队成员在果农带领下参观果园,实地考察病虫害发生情况。随着果农的介绍,成员们了解到如斑点落叶病、腐烂病和锈病等病害的主要形态特征,并对部分发病植株进行拍照取样。期间果农提到之前斑点落叶病一直被归为褐斑病处理,直到政府派遣相关专家进行了精密的化验分析后,这种病才被正式命名为斑点落叶病。
图为果农为团队成员讲解病害特征
图为患有褐斑病植株叶片
图为团队成员在果园中实地调研病虫害发生情况
最后,经公司负责人介绍,团队成员找到花牛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武主任,他向团队介绍了南山苹果种植基地目前的经营模式。
图为合作社主任向团队成员介绍当地苹果产业发展情况
武主任表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最重要的是公平,建立了公平,成员就会一起参与,把合作社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样就会有信心、有动力通过合作达成目标。
武主任详细的讲解了自己对苹果产业发展的理解:“我们就是要在市场反馈的信息下一心一意埋头去种好果树,而不考虑销售的方面。像这样大家各自做好每一环节分内的事,就是这一年的成功,至于挣得多或少、赢或亏,都不是大家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就是吃这一碗饭的人。不能看到哪个品种好,赚钱多,就去改行情,这样的人是赶不上趟的。我们就是要‘一条道走到黑’。”
交谈结束,有团队成员表示:武主任对于合作社“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态度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特别是在当今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更要切实关注“三农”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队紧密围绕“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项重点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深耕“三农”沃土,走进田间,深入果园,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