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工作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乡情调研团于2022年8月17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线上进行了乡村振兴了解情况的调研,线下采访并调研了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冷口乡当地作物的种植以及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调查问卷的回答情况,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程度,大多数答者表示熟悉,只有少部分人只是听说,没有详细了解。这说明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了一大重要战略;而当被问到“您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哪一要求感兴趣”时,人们更多的倾向于“居住环境改善”和“生活富裕”,可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是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我国目前的社会矛盾有所对应,要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穿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通过问卷结果,不难发现,目前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在乡村公共设施增加这方面取得的效果是最显著的。
根据对村民的调研采访,乡村振兴,农业科技是重点。迄今为止,农业仍然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营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因此,农业发展是否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科技创新是实现乡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科技支撑,乡镇各级政府要加大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避免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因技术落后而造成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
当地的村民还提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创新,墨守成规只能止步不前,因此,必须要有创新,有所突破。并且,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人才,培养一批有技术、懂农业、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是该地区振兴的关键。青年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要在此类实践活动中充分地认识到基层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与现状,立志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至此,调研团于冷口乡的调研基本结束。通过在冷口乡的调研活动,队员们了解了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深入体会了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大力支持。同时,调研团成员通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深刻感受到青年人对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民对大学生人才的重视和对青年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殷切希望。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探寻总书记的十年足迹”实践活动,以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10年来考察调研足迹为主。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用“念兹在兹”,“久久不见久久见”的岁月情深镌刻为民足迹,察民情、听民意,心怀“国之大者”思对策、谋方略,以非凡的政治
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教育事业,8月15日-8月25日,在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李国敬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凝聚青春力量·为爱保驾护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牛头店镇九年制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实践队在牛头店镇九年制学校前合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工作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乡情调研团于2022年8月17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线上进行了乡村振兴了解情况的调研,线下采访并调研了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村庄服务群众和保障公共设施建设能力的基础,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能有效解决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 图 1党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党定村党支部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围绕奶山羊养殖,党定村积极开拓壮大产业规模,借助科技提升和产业培育,党定村延伸发展产业链,推进完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借助村内的1700亩荒沟地,党定村布局了牧草基地、有机肥厂、水溶肥厂和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扩大了奶山羊养殖产业纵深,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