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兴,则国兴。在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动力引擎,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当代社会需要人才,尤其是一批青年人才投入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浪潮中。为了培养新青年大学生对农村工作的热情,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走进农村学习求学求知,倾听农民呼声,把握农业脉搏,2022年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陕西宝鸡人才振兴调研队来到陕西省扶风县高望寺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了解当地相关政策、具体制度和民生,以及人才振兴实际情况,探究人才和农村之间的作用力,寻找未来乡村振兴的出路。
调研实地情况,了解具体信息。在前往高望寺村进行实地调研之前,团队成员通过查阅资料提前了解了高望寺村的相关信息,寻找熟悉该地情况的指导老师,为调研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调查队在党群服务中心对村书记安宽礼进行村务访谈,后又兵分两路,进行偶遇抽样,与村民接触交流。经了解,高望寺村占地总面积达6.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134户、4366口人,农村产业生产以劳务输出和猕猴桃种植为主。留村村民大多数是妇女、儿童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主要从事种植小麦、玉米、猕猴桃和大蒜等农业活动,年轻劳动力则外出打工,劳动力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改进人才政策,打开致富之门。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望寺村积极实施各种措施引进人才。首先,书记安宽礼上任前就是在外经商的商人,上任后大力发展大蒜产业,曾一年内流转土地600亩地,村集体收益大大提高。在高望寺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高望寺村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村内配备了较多的农业机器和现代生产用具,村民务农负担减小;定期邀请农业专家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村民科学进行农业生产;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将土地集中、外包等方式提高种植效率,实现增产增收;实施企业引进政策,通过与企业合作增加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村书记和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高望寺村以国家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为契机,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程,并将人才与乡村相结合,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村子发展内生动力不断被激活,留存人口越来越多,村民腰包逐渐富裕,领导干部做事有了底气,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
偶遇发展困境,面临多重挫折。任何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许多挫折磨砺。团队成员在访谈村民之后,又与村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谈,谈话中,高望寺村村书记谈道,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或不能回到农村务农,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效益波动大,易受天气变化、市场环境以及土地状况等各种不可控因素影响;加上村内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留村劳动力没有得到系统性的整合,大多分散务农和打工,外出劳动力背负较大压力。“只有实实在在给群众解决问题,才能走进群众心里。”解决问题与人才引进的矛盾,是村子无可避免的挑战,也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只有壮大乡村振兴“领头羊”,提升村子现代化底色,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才能吸引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更好地跟上时代脚步。
积极迎接挑战,推动振兴乡村。乡村发展需要人才,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乡村振兴工程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乡村振兴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大工程。要想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发展,就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投入进去,而人才资源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调查队通过进行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劳动力开发利用与乡村人才振兴的耦合机制研究,了解到相关村务情况、农村劳动力的构成与流失,以及村民收入来源情况,进一步了解到人才振兴政策还需要结合不同区域村庄现状进行优化。本次活动增强了团队成员社会调查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拓宽了农村发展方面相关的视野,并且让团队成员更好的认识到基层乡村的动态信息,加深了团队成员对于乡村人才振兴重要性的认识,为日后队员们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添砖加瓦,是一场生动的实践课。
2025年1月23日,为落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寒假回访母校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以及向学弟学妹们传授学习经验,萧县实验高级中学母校回访队回到萧县实验高级中学龙耘校区,与学弟学妹们积极交流,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宣传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20日赴山西省运城市姥姥和我非遗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寻访杰出校友社会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樊颢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寻访杰出校友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9月5日通过采访会议的形式采访优秀校友林泽华先生。 受访嘉宾介绍 (图源自林泽华先生) 林泽华先生本科毕业于马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的实践主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汉江湿地美丽中国实践团于7月12日出发,带着满腔热忱,在黄东琳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为期十天的汉江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 顺利抵达目的地后,在
西医学子聆听家乡变化的声音贴近家乡发展的脉搏了解群众需求感应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琼博拉大地用眼睛发现“西迁”精神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实践精神的感悟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学习教育宣传工作贡献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