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定村的蜕变是党建引领下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典范,也是广大农村地区可资借鉴的有效振兴模式,围绕党定村“党支部+”的发展脉络以及由此衍生的“联合党委+”全域产业发展机制已经成为党定村乃至苏坊镇的响亮招牌,作为振兴样板受到蒲城县委县政府的赞赏并在蒲城县大力推广。
图 1苏坊模式基本思路示意图
“政府+产业园区+村集体+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的模式是党定村“联合党委+”发展模式的总结和创新,该模式通过把财政“拨款”变为“投资”,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到“联合党委+产业基地”示范点,每个按500万元左右“拨改投”资金计算,约8000万元投入到镇村,由镇统筹使用壮大产业,与经营方签订产权明晰、反担保、资金分红等协议,按最低8%收益计算,每年全县村级集体收益640万元(每村平均2.95万元),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这些收益主要用于将最弱势贫困群众滚动纳入进行扶持,剩余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改善基础设施等,是村集体实实在在的资产。区域联合发展的振兴模式不仅是乡村振兴新阶段“县域振兴”的发展要求使然,更符合先富带后富、公平公正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逐步迈向共同富裕的有益探索。
图 2党定村党总支综合服务社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回顾这几天的调研过程,团队成员无一不感叹于在党的领导下,党定村发生的这场由内而外的蜕变。党定村淳朴的村民,热情的养殖户,健谈的胡宏社书记,博学的张晔书记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千千万万活跃在基层一线,投身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的人们,他们的实践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新时代党建精神的指引下,他们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家乡的发展进步乃至整个国家的兴旺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是新时代党定村真正的主人。短暂的调研很快结束了,但是党定村发展的步伐才刚刚迈开。远处,雨过天晴。乌云后的太阳重新放射出光芒,这光芒,党定人民的眼中也出现过。霎那间,我的脑海中飘过这样三句话: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探寻总书记的十年足迹”实践活动,以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10年来考察调研足迹为主。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用“念兹在兹”,“久久不见久久见”的岁月情深镌刻为民足迹,察民情、听民意,心怀“国之大者”思对策、谋方略,以非凡的政治
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教育事业,8月15日-8月25日,在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李国敬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凝聚青春力量·为爱保驾护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牛头店镇九年制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实践队在牛头店镇九年制学校前合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工作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乡情调研团于2022年8月17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线上进行了乡村振兴了解情况的调研,线下采访并调研了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村庄服务群众和保障公共设施建设能力的基础,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能有效解决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 图 1党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党定村党支部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围绕奶山羊养殖,党定村积极开拓壮大产业规模,借助科技提升和产业培育,党定村延伸发展产业链,推进完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借助村内的1700亩荒沟地,党定村布局了牧草基地、有机肥厂、水溶肥厂和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扩大了奶山羊养殖产业纵深,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