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8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并导致每年超过70万人自杀身亡。阐明抑郁症的致病因素对于降低抑郁症风险至关重要。近年来,饮食与抑郁症的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抑郁症的关系存在较大争议。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生命学院生物医学信息与基因组学中心在《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在线发表题为“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确定了相对碳水化合物摄入和抑郁症之间的因果关系”(Bidirectional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causal associations between relative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depression)的合作研究成果,揭示了相对碳水化合物摄入在降低抑郁症风险方面的保护作用。
该研究基于大样本基因组数据,解开碳水化合物与抑郁症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加相对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摄入的比例)能够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该研究还通过中介分析发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能够介导这一过程:在总摄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能够降低BMI,进而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
《自然-人类行为》杂志同期还配发了题为“相对碳水化合物摄入对抑郁症的保护作用”(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relative carbohydrate intake on depression)的专题研究简报,正面评价该项研究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始终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近年来在中心负责人、二附院院长李宗芳教授的带领下,积极联合校内外兄弟学院及科研机构,加强医工交叉合作研究。该研究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生命学院在医工交叉领域的又一标志性成果,生命学院杨铁林教授挂职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期间,积极推动学科融合发展,指导二附院生物诊疗中心姚石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完成了主要工作,生命学院生物医学信息与基因组学中心硕士生张萌和董珊珊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两院双聘教授杨铁林为末尾通讯作者。
夜盲症是一种在光线昏暗环境下或夜晚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行动困难的病症。夜盲症可大致分为三类:先天性夜盲、暂时性夜盲和获得性夜盲:先天性夜盲为遗传性眼病,遗传因素导致人体丧失了合成视紫红质的能力,如先天性视网膜变性;暂时性夜盲一般为人
体重的控制一向是健康领域内热议的话题。肥胖导致的多种慢性病已经是全世界卫生领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早已突破10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也已突破1亿,多见于肥胖人群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也是危害极大的身体问题;同时,世界上仍有许
血液中的糖称之为血糖,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指葡萄糖,葡萄糖可随着血液经血液循环系统送至体内需要糖的各个组织细胞;胰岛素是人体内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血糖的激素,通常也应用于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
粮食是国之根基,农业生产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农业育种一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农业育种技术既极大地开拓了人类衣食来源的广度,又将作物品种优中选优,培育出足以担任增产抗病的优良品种推广以增加产量。农业育种的发展、种业资源的保障
铁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铁元素不仅是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核心组分之一,在人体内氧气运输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是人体重要组织器官(如肝脏,骨髓等)的重要组分;还参与人体多种酶的合成。合理地补充铁元素在预防贫血、保障人体正常机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