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文化广为流传,较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剪纸类作品每朝每代都大量散见于民间的鞋花、灯花纸钱、扎库中,品种较为繁多。时至今日,剪纸仍然被广泛运用于节日庆祝,商业庆祝等活动中,特别是结婚祝福的节日中。8月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百名团员下乡村,科技赋能非遗+”文遗月老陕西西安分队前往陕西西安周至县李霞剪纸传习所实践调研。
▲图为实践团队集体合影
▲图为李老师讲解剪纸作品
一进入李老师的剪纸文化传习所,实践团成员们便被这里各式各样图案精美的剪纸作品深深吸引。这些剪纸作品图案种类丰富,从古代神话故事到现代抗疫都被纳入剪纸文化中。李老师热情地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述她的剪纸作品。经过老师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剪纸图案可以通过借喻、象征、抽象等手法,寄托种种吉祥含义,丰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最常见的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象男孩,凤象征女孩,粮仓象征丰收等。
▲图为李老师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剪纸作品
此外,深深吸引着实践队员的还有李老师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剪纸作品:大大的党徽由两只凤凰呵护,光彩夺目;在党徽的光芒照耀下,百花盛开,人们的生活如鱼得水,热烈庆祝。这两副作品表达了民间艺术家对党最真心的祝福,也表明传统民间艺术紧跟时代发展,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完美融合。
▲图为剪纸作品《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李老师讲解完大幅剪纸艺术品后,开始带领实践团成员们亲手实践剪纸艺术。2022年是虎年,老虎刚强威猛有平安吉祥的寓意,于是李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们教授‘喜’字和五折法的技艺。李老师的讲解详细透彻、简单易懂,让同学跟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独特乐趣和丰富内涵 ,这对于当代青年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相信在实践团队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学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图为实践团成员亲手实践剪纸
▲图为李老师指导实践队员亲手实践剪纸
一张红色剪纸寄托着人们无限的美好愿望,对祛除病痛的希望。剪纸文化无不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不体现着传统非遗文化的奥妙。从小窗花到万花齐放的巨型剪纸画,剪纸文化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不断革故鼎新。剪纸将紧随时代步伐不断贴合时代需要,创新发展文创形式。实践团的每一个人都将尽心尽力学习剪纸文化,在平时生活中多动手实践,用心宣传和推广剪纸文化。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