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文化广为流传,较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剪纸类作品每朝每代都大量散见于民间的鞋花、灯花纸钱、扎库中,品种较为繁多。时至今日,剪纸仍然被广泛运用于节日庆祝,商业庆祝等活动中,特别是结婚祝福的节日中。8月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百名团员下乡村,科技赋能非遗+”文遗月老陕西西安分队前往陕西西安周至县李霞剪纸传习所实践调研。
▲图为实践团队集体合影
▲图为李老师讲解剪纸作品
一进入李老师的剪纸文化传习所,实践团成员们便被这里各式各样图案精美的剪纸作品深深吸引。这些剪纸作品图案种类丰富,从古代神话故事到现代抗疫都被纳入剪纸文化中。李老师热情地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述她的剪纸作品。经过老师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剪纸图案可以通过借喻、象征、抽象等手法,寄托种种吉祥含义,丰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最常见的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象男孩,凤象征女孩,粮仓象征丰收等。
▲图为李老师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剪纸作品
此外,深深吸引着实践队员的还有李老师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剪纸作品:大大的党徽由两只凤凰呵护,光彩夺目;在党徽的光芒照耀下,百花盛开,人们的生活如鱼得水,热烈庆祝。这两副作品表达了民间艺术家对党最真心的祝福,也表明传统民间艺术紧跟时代发展,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完美融合。
▲图为剪纸作品《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李老师讲解完大幅剪纸艺术品后,开始带领实践团成员们亲手实践剪纸艺术。2022年是虎年,老虎刚强威猛有平安吉祥的寓意,于是李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们教授‘喜’字和五折法的技艺。李老师的讲解详细透彻、简单易懂,让同学跟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独特乐趣和丰富内涵 ,这对于当代青年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相信在实践团队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学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图为实践团成员亲手实践剪纸
▲图为李老师指导实践队员亲手实践剪纸
一张红色剪纸寄托着人们无限的美好愿望,对祛除病痛的希望。剪纸文化无不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不体现着传统非遗文化的奥妙。从小窗花到万花齐放的巨型剪纸画,剪纸文化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不断革故鼎新。剪纸将紧随时代步伐不断贴合时代需要,创新发展文创形式。实践团的每一个人都将尽心尽力学习剪纸文化,在平时生活中多动手实践,用心宣传和推广剪纸文化。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2025年7月5日至7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感悟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付强带领下,走进汉中开展实践。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六天活动,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