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青年新时代的引领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赴陕鲁冀多地“逸云智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于2022年7月24日前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与负责人合影。通讯员 王晨旸 供图。
2022年7月24日上午十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赴陕鲁冀多地“逸云智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灞桥区名品高果品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为进一步了解灞桥农业大棚的发展情况,以及智慧农业的发展,与灞桥区合作社负责人张峰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张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合作社葡萄大棚的发展情况和现状,将不同的葡萄品种在不同的大棚中种植,不仅可以提高葡萄的品质,还能提高种植葡萄的收益,负责人还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不同大棚的区别以及功效,大棚上覆盖的编制网的作用,以及近几年大棚种类的变化,大棚质量的提升对于葡萄种植的影响,让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大棚保护对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图为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大棚。通讯员 王晨旸 供图。
实践团成员与负责人张峰在大棚中参观,了解葡萄种植情况。负责人表示,为了顺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加强科技与农业的融合,大棚中已经应用到了部分现代化科技,实践团成员立即向负责人了介绍“逸云智棚”科技项目,智慧农业的方案通过对种植园进行科学的监测与完善,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动植物、土壤、环境等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避免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达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负责人对智慧大棚的方案给予高度评价。负责人说说,自从将智慧农业运用到了种植上,发现对于提高葡萄产量很有帮助,还减少了人工的成本。因此对我实践团的实践成果转化寄予了较为浓厚的希望。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可以在技术成熟后进行合作,将当地的特色种植产业发扬,并可以给当地成熟的产业进行宣传。负责人还向我们介绍了大棚未来的发展规划,并提出将科技与农业进一步融合对于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我们宣传,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种植情况。通讯员 王晨旸 供图。
图为葡萄种植情况。通讯员 王晨旸 供图。
在与负责人的讨论中,他对于我们将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做法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在种植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种植面积,加上检测系统的完善,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动植物、土壤、环境等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避免生产中的一些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吸引更多的农户前来种植。
图为负责人与实践团成员交谈。通讯员 王晨旸 供图。
图为负责人签署成果采纳文件。通讯员 王晨旸 供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定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这次实践活动使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智慧农业帮助乡村振兴的步骤,还在意志方面磨练了自身,在困难中淬炼自己,为将来更好地为国家的乡村所服务。
来稿:邢舒阳
摄影:王晨旸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2025年7月5日至7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感悟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付强带领下,走进汉中开展实践。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六天活动,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