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7日,我随调研队前往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针对农业补贴的影响情况展开调查,写下本文以记录此次调研取得的诸多成果与感想。
本次调研我们走访了白水县下辖的杜康镇、城关镇、西固镇三个镇子的诸多村落,调研了家庭环境、种植作物、务农经历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农户群体,取得了约二百份调查问卷,可谓收获颇丰。
首先,在大学生同农民朋友交流的方式这方面,我有许多自己的见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可谓生活在象牙塔之中,与农户的生活之间有很大距离,因此我们调研最重要的便是消解与农民朋友们的交流的鸿沟。交流过程中,真诚和礼貌应当摆在第一位,要主动带入农民视角,悉心听取反映的问题,对农户的处境表达出我们应有的关切。换而言之,与农民交流应当像是与朋友聊天,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教科书般地回答出问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的态度应当是是询问和请求,对问卷的提问方式做出灵活变通,在亲切的聊天中获取信息,而非是机器般地质询,亦或是不耐烦与不理解。乡村是一个广阔的社会环境,我们遇到的农民经历也各不相同,许多农户都经历过贫困和苦难的历史。因此在交流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我们语言的温度,向家庭条件差的农户显露关怀,切忌刺激他们的伤痛。
第二,针对调研中农户反应的问题,我们应当意识到,尽管我们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实现乡村振兴仍然任重道远。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粮食作物种植户都反应种植粮食基本没有收入,粮食作物的种植方式仍是小农方式分散经营,农民也基本不适用大型农机,播种和收获时依靠雇工进行经营,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差。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人多地少的矛盾下,此种情况仍将困扰我们很长时间。在农业补贴方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基本所有农户都反应化肥价格极高,每年置办化肥农药的价格甚至超过了作物收入。用不起化肥的农户收成少,作物品质差,使得收入更少;而使用了化肥的农户却发现其带来的附加值反而抵不上成本,这就形成了一个收入怪圈。农户普遍认为当前的农业补贴基本聊胜于无,并提出根据种植成本按照比例进行补贴。当前我国经济情况并不容乐观,如何合理扩大农业补贴额还有很长的路要探寻,如何完善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价格,也是农民增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政府政策方面,大部分农民认为补贴政策是极好的,但成果不一定能完全惠及农民,农民认为补贴在拨款下发过程中难免存在资金层层减少的情况。这也反映农民尽管对中央政策高度信任,但部分农户对地方政府信任度不足的情况。如何提高乡村治理能力,让乡村振兴政策切实惠及民生,提高农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是乡村振兴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天的调研时光,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也意识到乡村振兴并不能一蹴而就,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作为西农学子,我们要时刻谨记诚朴勇毅的校训,扎根农民群体之中,通过这样的调研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