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固县北秦岭深处的小河镇,有一座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旧址——小河口会议旧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汉中市红色青年调研队”暑期社会实践三名成员前往城固县小河村,在村子和党群服务中心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状况,并积极为乡村产业振兴建言献策。
红色产业助推乡村新发展
小河口会议旧址距离县城50公里,山路崎岖,行车需要1小时,小河口会议纪念馆是一座具有陕南建筑特点的小四合院,通过五个展厅,对红四方面军在1932年过境城固这段历史进行回顾和展示。此次会议,是在红四方面军面临向何处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确定了红四方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建立了‘前敌委员会’,停止了红四方面军的一味退却,结束了红四方面军无目的地的西征,并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如今,小河口会议旧址这一红色产业已经成为共产党员的教育与培训基地,来到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的党员干部一拨接着一拨,在小河口会议纪念馆广场,不时能听到党员干部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的铿锵声音。
产业多样创造就业新机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发展乡村产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队长李铭豪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小河村的经济发展早已不止于红色产业,如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得益于城固县小河村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果业,得益于政府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承包土地,陕果集团猕猴桃主产区也走进了汉中城固,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村中还有许多果园,也通过雇佣村民进行除草、打药和松土搭架;与此同时,企业还种植很多中药材等促进农民增收。”队员们认为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新改善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在汉中市城固县小河村,队员乔务通,李正阳寻访当地村民,了解到,“小河村的人居环境总体上是越来越好的,村里的厕所进行了改造:旱厕改冲水厕所;村里放置了垃圾箱,有专人负责清扫街道,倾倒垃圾;村里的WiFi也实现了全覆盖,村里人足不出户就能看世界,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
队员们感慨道:虽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乡村环境治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首先就是各项环境整改虽然有效果,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效果还是不太明显,需要加强引导。其次就是人居环境整治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生活成本,比如冲水厕所的成本,垃圾处理成本,排放收费成本,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补偿农户这方面开支,乡村环境治理需要大家每个人的参与,要为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