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皮影戏作为戏剧的鼻祖,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且皮影戏最早起源于长安。皮影戏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7月1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科技赋能文物保护,青年传承华夏文明”暑期社会实践团出发前往西安市莲湖区高家民俗大院进行关于皮影戏的实践调研,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皮影戏作为中国民间最古老的传统艺术,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高家民俗大院中,实践团成员们观看了传统皮影戏剧目《卖货郎》。此戏表演精致细腻,极具陕西特色,故事轻松幽默,引人入胜,老少皆宜。观看完毕,实践团指导老师杜瑶和团队成员与入行将近五十年的皮影戏传承人及表演者进行关于皮影戏起源发展的交流。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皮影戏作为中国民间最古老的传统艺术,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高家民俗大院中,实践团成员们观看了传统皮影戏剧目《卖货郎》。此戏表演精致细腻,极具陕西特色,故事轻松幽默,引人入胜,老少皆宜。观看完毕,实践团指导老师杜瑶和团队成员与入行将近五十年的皮影戏传承人及表演者进行关于皮影戏起源发展的交流。
陕西的皮影是由牛皮制作,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制成精美的皮影作品。因材质特殊,需要特殊方法进行保存,例如人物剪影的头部是可活动的,表演结束后需要取下,第二天表演时由专门人员进行安装,不同人物的头部匹配不同的身体。若出现损坏,则需要进行修补,以保证后续表演的正常进行。
“这两年的传承情况,总体来说,年轻人喜欢戏剧的很多,真正学的人很少。其一是文化正在向高层次方向发展;其二是戏剧学习难度大、时间成本高,并不是人人都能学习到精华,更需要有天赋的支持;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皮影戏表演保证不了正常生活支出,表演者不能通过一场场表演挣足够多的钱来养家糊口。”近年来,国家致力于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问题也趋于好转,但皮影戏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依然面临严峻形势:年轻人不愿意学,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当下,中国特色的传统手艺也都在频频创新,与短视频、直播等当下流行方式进行结合,以大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使大众增进了解,促进行业发展。
“我自己希望把它传承下去,希望后头我们的这个事业更兴旺发达。但是现在老了思想没有那么超前,能继承下来就很好了。非常希望年轻人帮忙宣传、继承和发展。”师傅认为未来皮影戏行业发展一片向好,同时希望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宣传和发扬传统手艺。本实践团也致力于发掘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呼吁广大青年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手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科技更好的去推广皮影戏,如何让皮影艺术渗透到当代社会语境中,焕发出皮影戏新的活力,是当下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优秀文化的助力,师傅认为政府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对皮影戏进行综合传承与保护,包括影卷、唱腔音乐、影人制作的收集、整理、记录、存档;举办皮影戏操纵、表演、制作培训班,让传承人更好的带徒传艺,使得这门技艺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
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向着数字化文化遗产转型的背景下,实践团队将通过实地调研、政策学习与宣讲、课题研究为西安市的皮影戏保护与传承提出合理对策与建议,也希望通过此行来宣传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扩大皮影戏在大学生群体、社会各界的影响力度,使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