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政法大学法治科学计量与评价中心就教育部首批22家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数据表明,西安交通大学多项评价指标居于全国前列,在“以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位居全国首位。
研究指出,至2020年,涉外基地已按计划完成培养计划周期。为展示基地建设成效,中心使用InCites数据库对首批涉外基地(西北政法大学除外,在InCites数据库中未检索到该校学术成果)2011-2020年的国际合作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表一)。分析显示,西安交通大学涉外基地共发表国际合作论文15篇,居21所高校的第八位;在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占比两方面均居于全国首位,分别为86.67%与66.67%(表二)。
在评价论文影响力方面,中心聚焦“篇均被引、论文被引百分比和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等指标进行分析(表三),西安交大在“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超过1(该项指标是指“某组论文的引文影响力与全球总体出版物的引文影响力的比值”,全球平均值为1),表明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倡议”与“走出去”战略的深化实施,涉外法治的重要性日益彰显。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会同中央政法委联合试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批准西安交通大学等22所高校为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8年,两部门又联合启动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引导高校积极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目前,中央依法治国办正在牵头研制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和法治人才培养的相关文件,系统谋划设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教育部也在研究制订《加强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作为首批入选的涉外基地之一,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高度重视涉外法治研究,不断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从“中澳丝路班”(交大本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JD)的开办到交大-剑桥“丝路学者”项目(博士生联合培养)的实施;从在顶级国际出版社与国际期刊上出版发表有分量有影响的著作论文到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创办ESCI英文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中国比较法学刊》),西安交大法学院始终始终秉承建设“高水准、国际化、研究型”国际一流法学院的目标,以服务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科学计量与评价中心是全国首家专门从事法治科学计量与评价的机构,致力于建立科学、合理、先进的评价指标体系。此次针对全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合作论文的分析数据,充分体现了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在开展高水平涉外法治研究与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
7月16日上午,2025级学生军训旅在主楼B-305教室召开了校内带队干部培训会。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王欢,2025级学生军训旅政委,启德书院院务主任刘恒,军事教研室全体教师,各学院、书院抽调的带队干部出席会议。2025级学生军训旅旅长、校武装部副部长问鸿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