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经过概念论证、设计试制、试点推广几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即将进入大规模建设以支持未来商业应用的快速发展阶段。在5G通信行业应用技术中,滤波器是基站射频前端的核心元件之一,为了使滤波器产生滤波器效果,需要在滤波器表面镀附一层银,然而使用传统烧结方法制成的滤波器,存在着镀银层精度差、致密性差、结合力小等问题。为了解决滤波器生产过程中的镀银层面临的种种问题,定波助缆线团队使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滤波器镀银领域实现了对于传统烧结工艺的技术替代,且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解决了1mm超小孔径滤波器镀银难的问题,为国内的5G基站小型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定波助缆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材料学院,团队长期从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应用,磁控溅射连续镀设备研发等方面一齐发力,深耕于滤波器表面金属化技术的研发。对于不同频带、不同中心频率的滤波器,形成了十几种定型产品,可以应对当前5G通讯基站中滤波器表面金属化的不同技术需求。
团队秉承锐意进取之心,以“突破传统技术壁垒,给滤波器穿上银大衣”为理念,科技为动力,市场为导向,长期潜心于热沉材料研究,研发出滤波器金属化镀银系统解决方案,解决了传统银浆烧结工艺存在的高污染、高成本、低性能等问题,解决5G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为我国5G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正如在“互联网+”比赛中的项目名称“定波助缆”一样,团队以实现更优异的滤波器滤波效果、更好的5G基站通讯效果为目标,致力于成长为滤波器磁控溅射镀银技术的引领者。
项目负责人潘远志,2016年入学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目前是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试验班的本科生,材料学领域连续创业者,入选福布斯中国2020年度30岁以下精英榜单,创业邦2020年度30位30岁以下创业新贵榜单,获评三秦青年科技创业之星。带领团队攻克陶瓷滤波器表面金属化技术难题,成功解决超小孔径滤波器镀膜难题,为国家5G建设贡献了力量。
自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以来,已累计有603万个团队2533万名大学生参赛。西安交大在七届大赛中累计获得全国金奖22项,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西安交大积极构建“一个目标、两个原则、三大任务、四项举措”的“一二三四”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在打造具有交大特色的实验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和项目为驱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催生创新创业成果方面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西安交大已累计孵化学生创业项目100余个,获得各类风险投资近11亿元。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