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新媒体学院校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值此辞旧迎新、岁序更迭之际,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向广大身在四方奉献、心系母校发展的校友和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祝各位校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进步,阖家欢乐,虎年大吉!
这一年,我们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成功绘就发展蓝图。学院不断深挖“工字牌”内涵,初步探索出了“坚守文工交叉,实施项目牵引,打造联合培养,发展计算传播”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打造面向全国的教学科研高地、新知新思平台、高端创新智库,服务全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以来,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需求,为五省十九家部门制订发展规划,举办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7次,凝聚了人心,学院社会声誉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一年,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国家级人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科发展突飞猛进,“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获评A+;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1项、“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省级一流课程2门;2019年获批“新媒体与社会治理”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并顺利完成首次招生;获批国家级项目7项(含首次获批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自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9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超过1千万元,科研到款817万元;培养学生荣获“陕西高校优秀毕业生”“陕西高校优秀学生干部”“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称号,学院“微光”公益支教团荣获省级优秀团队称号。目前,学院正全力奔跑在建设“双一流”学科的奋进之路上。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新媒体学院的发展,与学校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与校友的倾情付出分不开。学院良好的社会声誉得益于广大校友的突出贡献和光辉业绩,学院美好的明天也离不开所有校友的担当与支持。特别感谢在疫情期间,慷慨伸出援手、携手共克时艰的校友们,你们的爱心物资为我们送上了冬日的一缕暖阳。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校友常回家看看,漫步在校园中,看到朝气蓬勃、意气昂扬的学子,仿若当年的自己。青葱时相逢于此,稚嫩时成长于此,终至成熟时翱翔于天地间。尽管我们散落在祖国乃至世界的海角天涯,追忆往昔,青山依旧。西安交大新媒体学院是纽带也是桥梁,联结起往昔的大学时光,联结起校友跳动的心。
最后,衷心希望各位校友能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学院,建言献策,为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衷心祝愿大家山高有行路,水深有渡舟,不惧回首过去,勇敢面向未来。让我们凯歌高奏辞旧岁,豪情满怀迎新年,紫气东来时运到,甩开臂膀逞英豪!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2022年1月25日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