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超快光电技术与太赫兹科学重点实验室、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王玥领衔的太赫兹微纳材料、器件物理与应用创新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简称JMCA)上以封底论文在线发表题为“A novel terahertz metasurface based o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film for sensing application”的研究论文。王玥为本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张向和博士研究生张晓菊为同等贡献作者。
鉴于碳纳米管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该研究首先选用真空抽滤法制备了一种各项同性单壁碳纳米管薄膜(SWNTs),进而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可用于农药检测的SWNTs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实验研究表明,所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较好的电学性能,电导率可达1×105 S/m,2,4- D农药的灵敏度和最小检测质量分别为2.1×10- 2/ppm和10 ng。
碳纳米管具有表面积大、体积小、电子转移速度快、生物相容性好、可功能化等特性,可以提高生物传感器、环境监测、化学传感器以及粮食和农业应用所需的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该论文的研究工作是超材料生化检测领域研究的重要进展,不仅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也为太赫兹光谱检测痕量农药残留这一重要研究方向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与实验依据。
论文在线链接:http://doi.org/10.1039/D1TA09396G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