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交大导师:践行初心使命 诠释师者本色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1-13 浏览:

2021年末,新冠疫情突袭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同心抗疫,全体研究生导师更是积极参与其中,引领学生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共克时艰。导师与学生之间封闭不断联系,居家不缺关心,导师们切实履行培养研究生的责任义务,做好学生的榜样和人生导师,以实际行动诠释师者担当。

接到封校通知后,化工学院教授杨贵东心系学生,关心他们的科研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状况,第一时间逐个电话联系学生,倾听学生们的心理感受,安抚大家做好防护工作,为大家解读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让每一位学生在疫情期间不掉队。杨贵东抗疫育人两不误,科研工作稳步推进。为了让各位同学在封校期间也能进行合理的科研学习,杨贵东组织了为期两天的线上会议,为了减少疫情环境改变对同学们学习及生活上带来的负面影响,杨贵东就疫情防护及心理健康进行交流,确保大家都能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他还听取了每一位同学学年工作总结,详细分析了优点与不足,对接下来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让同学们在寝室也能有规划性地进行科研工作。他时常嘱咐大家:“同学们安心规划寝室期间生活,学校、学院和老师们永远是你们的坚实保障,有任何问题和需要及时沟通反馈。”

疫情暴发以来,生命学院李菲教授一直与研究生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学生日常动态,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和所面临的困难,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疫情,积极配合学校采取的防控措施,对于学生因隔离而无法正常开展科研的问题积极予以引导和帮助。李菲及时将对学生的“线下面对面指导”调整为“线上一对一”指导,组内开展了“2021年小结和2022年计划会议”等网络组会,并调整科研方案,和学生们定期开展关于科研进度汇报、论文撰写和文献调研等线上交流活动。她鼓励学生多参加研究生院、学院组织的各种线上学术报告活动,拓宽知识面,丰富科研生活,鼓励学生在宿舍隔离期间多进行室内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人居学院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团队商讨确定疫情期间导师团队的协作模式,共同发挥每位导师的学科优势与资源优势,创新性地谋划了校企合作系列论坛,打破空间壁垒,实现师生、校企深度交流和科研创新。在周典教授的带领下,通过线上组会的模式,由导师团队分主题进行定期联合指导。导师团队线上组会活动定于每周三上午进行,每次参与人数30人以上,每次汇报学生人数6-7人,指导教师10人参与评价和讨论。该团队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协商举办“乡村振兴”系列交流研讨会,线上参会师生和邀请嘉宾超过百人,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用专业特长服务国家建设的思想政治课。程芳欣老师注重疫情下对学生的学习科研指导工作,安排了视频会议,高年级同学分享科研经验,师生共同探讨,对高年级同学的学术研究及时纠偏,助力早日发文;对于低年级同学则提出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由高年级同学为主进行解答,帮助低年级同学开阔视野、博采众长、茁壮成长。博士生赵彬彬分享了正在写作的论文,得到多位老师的指导,他还向大家介绍了科研小工具Stork软件。

航天航空学院全体导师齐心协力,在全面配合抗疫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研究生培养工作,充分调研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线上形式完成研究生选题报告、中期考核,此次参加选题、中期的研究生总数达200余人,包括学术型、专业学位硕士生、博士生及留学生。参加考核的学生一致认为,疫情封控下自己的生活虽然有所不便,但是各位导师对考核流程的科学、合理、人性化安排使得自己仍能稳定发挥。此外,导师们组织了多场线上学术报告,保证每天至少一场,来自航天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的多位专家呈现了多场精彩纷呈的航空航天领域专题报告,丰富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也充实了大家的居家抗疫生活。

疫情挡住了脚步,但是挡不住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疫情伊始,面对不断变化的政策与安排,电气学院马西奎教授紧跟疫情发展状况,第一时间与创新港的同学们取得联系,询问在港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等情况,嘱咐学生们注意自身安全,时刻关注学校防疫要求,严格遵守防疫安排。马西奎通过线上会议了解学生们的学习与科研情况,共同探讨科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让学生们能够在封校期间更好地进行科研,他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及心理问题,帮助学生们渡过难关。马西奎还与在丹麦、意大利、芬兰和比利时的联合培养博士生进行讨论交流与耐心指导,关心关怀学生。

疫情发生后,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的导师们一直与学生们同心同行。韩博作为研究生导师,秉持立德树人原则,不仅关心自己的学生,对学院其他学生也予以高度关心关注。半夜2点,他还在发消息关心正在九院就诊的发烧学生,凌晨5点多,还帮助学生报备回校,增强了学生抗疫的信心和师生共克时艰的必胜决心。申楠老师也时刻牵挂着封闭在学校里的学生们,她总说:“孩子们有困难一定要和我说哦!”在每周的组会分享里,除了进行学术方面交流,她还密切留意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当学生们遇到问题时,她总能站在学生们的角度考虑,给予安慰和支持,令学生十分感动。申楠一直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她常说:“心态要好,才能搞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疫情期间,申楠的声声问候留存于心,句句教诲言犹在耳,点亮了学生们心中的信念与希望。

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王瑶在疫情之下对学生的科研指导不停。1月5日下午,王瑶以线上会议形式举办硕士论文工作坊,不仅为师生提供学术与生涯规划交流平台,也有助于师生们更密切地交流与相互关心,在心理上舒缓了学生的压力与紧张情绪,增强了师生凝聚力。王瑶介绍了工作坊的活动形式与性质,四位硕士研究生李锦华、陈国宁、梁星月、牛煜琛分别就硕士毕业论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学期的总结与收获、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汇报,同时开展了积极互动与热烈讨论。

抗击疫情、开展组会、学术讨论、倾听学生问题、解决学生困难……于细微处见真情,这一项项的努力付出,一次次的关怀关心,都诠释着西安交大导师们的师者担当和师者本色,他们是坚守初心的教育者、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克难攻坚的奋斗者、不辱使命的奉献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引导教育学生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冯宇
相关文章
青助乡村兴 | 黔山侗韵承非遗,青春耘梦振乡兴

青助乡村兴 | 黔山侗韵承非遗,青春耘梦振乡兴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

长安大学团队研发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助力交通安全再

长安大学团队研发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助力交通安全再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从周

“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从周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语脉同频·双普同兴”:西农学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纪

“语脉同频·双普同兴”:西农学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纪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西安交大斩获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赛总冠军、唯一特

西安交大斩获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赛总冠军、唯一特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