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指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理论再高,教育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内化力。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与人类文明”教学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坚定理想信念 组成课程教学团队
“化学与人类文明”课程自2007年9月作为校级基础通识类选修课由唐玉海教授首次开课,经过1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有3名教授---唐玉海、张雯、徐四龙,3名副教授---王丽娟、许昭、高瑞霞,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2017年3月,课程组完成了“化学与人类文明”MOOC课程,并首次于在西安交大学慕课平台开课。同年9月,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2020年获批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配套的《化学与人类文明》新编教材已于2019年由化学化工出版社出版,《化学与人类文明》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院校,如山西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三峡大学、盐城工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等高校,选课学生近千人。“化学与人类文明”课程2018年入选西安交通大西安交通大学级“名课程”建设项目, 2019年“化学与人类文明”为春季西安交通大学“名课程”建设教学示范课,同年“化学与人类文明”课程入选为西安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项教改项目。课程团队不断更新先进通识理念,对该课程继续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梳理课程目标,构建教学内容和方法,重点加强课程的通识内涵,理顺课程内容对教育目标的支持关系,落实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目标是将该课程建设成知名度高、辐射性强,具有交大特色的优质课程。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非学无以广才,知识见识是时代新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时代新人担当人类文明发展大任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长学生知识与见识,团队成员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授课内容上将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引进课堂,让学生获得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例如讲解化学与环境一章时,不仅给同学们介绍“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概念,也给同学们介绍捕获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组织课堂内容时既有线下课堂传统的讲解内容,也有文献、视频等线上资源的引入,这些新的内容组织形式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团队也非常注重思想价值引领,经过精心组织,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努力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传递的有机结合。例如讲解化学与健康一章,团队将中国传统医药的成就和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介绍给同学们,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总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团队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努力提升学生的学识水平、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有历史眼光、国际视野,以丰厚的才学储备和广博的知识见识担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承担起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
精心授课 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加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学团队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以已建成的“化学与人类文明”MOOC为依托,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了线上学习8学时、线上讨论4学时、线下学习14学时、线下讨论6学时的方案,并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交叉进行的方式,探索实施了混合教学模式。
在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框架指导下,教学团队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及科学性,精心设计每一环节的教学活动。通过加强现代信息化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加强线上与线下讨论等措施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
为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深入学习和思考,教学团队结合专业发展与社会热点问题,设置了线上与线下讨论。线上讨论题目广泛,重在拓展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加强个人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线下讨论题目注重与专业、生活结合更为紧密,老师们除设置具有一定挑战度的参考题目之外,还鼓励同学们面向理工、医工、文工等交叉领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跨学科探索与思考。线下讨论的组织形式更为灵活,有个人汇报、小组汇报以及辩论赛等形式。而同学们完成的作品类型也更为丰富,有ppt、视频、论文等类型,呈现出丰富性与科学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表达以及提炼归纳等综合能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性讨论与辩论机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结合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开展主题辩论赛“基因剪刀会将人类带向何方?”,结合新冠疫情进行主题讨论“化学在控制疫情中的贡献”,结合化学对人类生活影响进行主题讨论“化学与生活”。
坚持课堂思政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