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课程思政 交大行动】“四个聚焦”推进“生命科学基础I” 课程思政建设

交大新闻网 2021-12-25 浏览: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生命科学基础I”是生命学院面向全校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为校级一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团队由孔宇教授等10余位资深教师组成,年均承担20余个专业1500余名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课程基于内涵丰富、知识更新快、与大健康需求契合、受众面广等特点,立足“四个聚焦”,通过基本生命科学知识传授、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的价值塑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增强学科交叉创新意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形成正确价值观,启发学生向着有志向、有作为、有责任感的时代青年成长。课程将生物学知识、科学家精神和国际国内重点案例贯通起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关注现实、体认国家,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自信。

聚焦课程思政规范建设 构建课程思政实施范式

将课程思政写入课程建设规划和要求,每章节按照建设目标收集、挖掘时政新闻、历史故事、前沿进展等思政案例和素材,形成思政元素库。课程组开展专项讨论对思政元素进行筛选,把握好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比例。选择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呈现形式,将相关性强、易互动、点评效果好的元素用于课堂教学环节;将时间投入大、需要深度思考的元素调整至课后进行。最终,依据素材和呈现形式修改完善教学设计,细化操作过程。

聚焦专业特点开展差异化教学 培养学生学科交叉与创新意识

不同专业与生命科学专业的交叉点不同,培养需求和侧重点也不相同。课程组坚持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开展差异化教学,在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和实施方面以学生兴趣为引,彰显专业特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在核酸章节讲授过程中,对工科专业学生,以我国、我校PCR设备研制历程和其在抗疫方面的应用为例,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理科专业学生,以介绍PCR原理及诺奖技术-竞争性PCR为例,引入DNA测序的最新进展及目前的瓶颈难题,激发学生利用自身学科知识解决生命科学领域问题的热情,促进学生交叉创新思维的形成;对其他相关专业学生,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例,介绍诺奖技术Crispr-Cas9的社会影响和背后的产权争夺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投身原始创新、面向社会需求而努力工作的观念。

聚焦科学史和科学家精神主线 增强学生民族自信

将科学史融入课堂。在讲授病毒这一特殊的无细胞结构的生命体时,以人类发展史与病毒斗争史为切入点,从东晋时期《肘后备急方》中提出的“仍杀咬犬,取脑傅之,便不复发”是最早采用“以毒攻毒”的疫苗接种理念防治狂犬病,到宋明时期利用“人痘”接种防治天花,直接启发了天花疫苗的发明,再结合当下全球新冠疫情,展开“疫苗分类及设计思路”教学,通过介绍病毒的结构、生活史以及其所带来的传染疾病,表达我国人民从古至今在自然科学中展现的朴素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传扬科学家精神。通过讲述我国科学家顾方舟教授一丸济世德,先后成功研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活疫苗,尤以糖丸疫苗的诞生为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使我国成为无脊灰国家;终南山院士85岁高龄仍坚守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一线等事例,将科学家精神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息息相关。

强化师生互动。通过询问学生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展开我国新冠疫苗研发和应用现状讲述。介绍我国已有5款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使用情况,强调中国国药和北京科兴2个疫苗已经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充分证明中国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补充热点新闻背景:当疫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肆虐蔓延,国内疫苗供应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国仍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中国疫苗,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奉献了中国力量,以此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强国的信心。

聚焦“卡脖子”事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癌症的发病机制及如何治疗等问题一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在课程的细胞信号转导部分,以“广谱抗癌神药”PD-1抗体发现、抗癌机制研究及相关药物生产为例,对抗体类免疫制剂的研发始末进行介绍。将2014-2015两款国外生产的PD-1抗癌药物上市,但国内无从购买、上市价格极高等现实的“卡脖子”问题讲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想人民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个人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我国医药现状,激励学生学好生命科学基础课程,坚定为我国国民健康事业作贡献的决心。同时介绍我国政府在创新药方面的研发支持力度和成果,2015年国产特瑞普利单抗获得临床试验批准,患者一年自付费用从30多万元降到9万元,让中国老百姓也开始用得起“抗癌神药"了。2021年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实施,我国自主研发的PD-1抗体进入医保,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树立起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崇高坚定的民族自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热忱。

责任编辑:教务处 生命学院
相关文章
青助乡村兴 | 黔山侗韵承非遗,青春耘梦振乡兴

青助乡村兴 | 黔山侗韵承非遗,青春耘梦振乡兴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

长安大学团队研发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助力交通安全再

长安大学团队研发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助力交通安全再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从周

“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从周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语脉同频·双普同兴”:西农学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纪

“语脉同频·双普同兴”:西农学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纪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西安交大斩获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赛总冠军、唯一特

西安交大斩获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赛总冠军、唯一特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