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头绪多,事务杂,如何围绕西安交通大学中心服务大局,是校友部始终坚持的工作重点。近年来通过拓展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牵线搭桥、凝聚校友资源,努力为西安交通大学、师生、校友办实事,在助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招生宣传、人才强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取得成效。
助力科研及成果转化,推动产教融合
今年,校友部先后推荐投资界、企业家校友近300人到创新港参观研究院、考察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了解西安交通大学发展现状,同时向近千名校友点对点宣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及政策,为科技成果转化牵线搭桥;通过校友官微、校友网、校友微信群主动向全球校友推介西安交通大学150多个投融资项目(现代产业与未来技术项目),宣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情况及相关政策,受到校友广泛关注。很多校友纷纷询问项目详情,经校友部牵线技术转移中心和学院老师,一些项目很快受到投资界校友青睐,并开始落实对接;校友部还多次联合技术转移中心及学院向校友和地方路演西安交通大学投融资项目;为了争取校友对重点项目的支持,还专门梳理30多个项目,分批主动走访调研学院项目负责老师,掌握课题组在成果转化中的具体要求,以及项目成果的特色与应用前景,方便与校友负责企业对接,以争取校友最大的支持。此外,为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推荐委员会校友50余人,为科研院、技术转移中心等单位推荐了一批优秀企业,推动合作。
疫情期间,为进一步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才优势,推动校友和西安交通大学产学研合作,校友部面向全球校友公开征集校友企业重大技术难题需求。截止目前,共征集200多个项目,增进了学院与校友的项目合作。
校友部与电信学部共同承办西安市科技局主办的“西安校友校地合作创新发展联盟走进创新港感受秦创原暨校友经济专场活动”。西安市科技局、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秦创原和西安校友校地合作创新发展联盟高校成员单位负责人、校友企业家代表等共40余人走进创新港参观研究院,介绍秦创原政策和校企合作经验,助力校地校企的深度合作。
助力毕业生就业,服务校友企业招聘
为助力应届毕业生就业及校友领办企业的人才招聘,在西安交通大学线下招聘会前,校友部主动与就创中心共同举办“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服务校友空中双选会”,参加空中双选会单位1240个,提供岗位7143个,2908位学生投递简历。校友企业空中双选会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经连续举办3次。
支持西安交通大学中心工作,做好校友信息服务
校友部创新校友信息服务,努力为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宣传、协同育人、毕业生就业、学科评估、人才引进、校企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成果转化、校友捐赠、宣传工作等重要工作注入校友力量。校友部不断查找完善各类校友信息,特别是重要榜单和获得国家荣誉的校友佳音,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2020年至今为22个学院和13个职能部处提供信息30余批次12万余条。例如,为了西安交通大学全面掌握建校以来西安交通大西安交通大学友院士情况,更好更准确地宣传西安交通大学育人成果,校友部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官网2923名院士信息中逐一查找,并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档案材料核对,不完全统计,首次查找出建校以来西安交通大西安交通大学友院士256名,不仅为西安交通大学赢得更好的社会声誉,也极大地助力了招生宣传。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为40个学科提供校友信息741人,为“双一流”建设大学监测提供30位杰出校友详细资料。为招生宣传、全国高校红色校史精品主题展、人才招聘等提供优秀校友代表资料500余人等等,为西安交通大学发展奠定校友信息基础。
助力招生宣传,推动优秀生源质量提高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