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第二届工业过程安全与热分析暨煤火灾害防控国际会议(LPPSTA)在西安召开。本届会议由西安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14家单位主办,西安科技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匈牙利、塞浦路斯共和国、印度等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了39场高水平学术报告。
为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位院士领衔,2.1万人次齐聚云端,共同探讨交流工业过程安全领域的学术前沿。
西安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李树刚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代表主办单位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莅会交流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本届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上届会议主席云林科技大学徐启铭教授分别致辞,指出工业过程安全是保障广大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碰撞思想、分享智慧,共同开创工业安全科技发展新局面。
在两天的会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王双明、张来斌,常州大学校长蒋军成教授分别围绕煤矿安全开采、煤炭低碳利用、油气安全生产和化工本质安全等作了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以“我国煤矿安全发展战略”为题,指出要抓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机遇,推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并提出了我国中远期煤矿安全生产科技战略路线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以“复杂油气开采过程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为题,指出为防止油气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构造更加完善的油气安全保障与应急管理技术体系,并介绍了浅层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新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以“煤炭能源主体地位与低碳利用”为题,指出揭示采动地质条件变化规律、创新减损开采地质保障和采空区二氧化碳碳封存技术,是新时代矿产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
常州大学校长蒋军成教授以“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技术体系进展与思考”为题,指出我国化工行业呈现需求量大,但安全形势严峻的态势,因此需要追求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化被动防护为主动预防,在工艺本质的安全评估和安全条件的设计优化中寻求突破。
此外,韩国工程院院士、延世大学Hyuckmyun Kwon、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Paul Amyotte、塞浦路斯欧洲大学Georgios Boustras、美国西肯塔基大学Wei-Ping Pan、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Imre Miklós Szilágyi、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Sam Wang、印度理工学院Devi Prasad Mishra、以及中国的孙金华、邓存宝、程卫民、余明高、朱红青、金龙哲、秦波涛、陆伟、纪杰、罗振敏、郑学召、马砺、胡相明、仲晓星、王青松、周魁斌、高伟、黄萍等行业知名学者围绕煤火灾害防控、城市公共安全、矿井瓦斯治理、消防科学与技术、矿井智能通风、灾害应急救援、化工过程全、安全与应急管理8个议题取得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新进展、新趋势和新方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院负责人主持闭幕式,本届大会主席、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邓军代表本届会议主办单位致闭幕辞,向出席会议的5位院士及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宣读了为工业安全作出贡献的本届Mannan奖、青年学者奖、优秀论文奖的19名学者名单。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Mannan奖代表王青松、来自吴凤科技大学的青年学者奖代表赖王彬、来自清华大学的优秀论文奖代表鞠文汇发表了获奖感言。最后,下一届主办单位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表-欧盟院士孙金华致辞,祝贺本届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将延续前两届的会议宗旨,将第三届LPPSTA办得更好,并诚挚邀请国内外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届时参会。
本次会议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高度支持,得到了国内外工业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为国际矿山安全、化工安全、城市安全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
7月16日上午,2025级学生军训旅在主楼B-305教室召开了校内带队干部培训会。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王欢,2025级学生军训旅政委,启德书院院务主任刘恒,军事教研室全体教师,各学院、书院抽调的带队干部出席会议。2025级学生军训旅旅长、校武装部副部长问鸿滨教
为进一步增强校地合作,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综合型人才,7月15日下午,咸阳市2025年大学生进政府机关见习工作启动会在咸阳市人民政府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参加会议。依托“攀登计划”实践平台,西安交大优秀学子赴咸阳政府机关见习。咸阳市委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联合中国民航总局智能建设与维护重点实验室,在机场道面标线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铝酸锶(SrAlO:EuDy)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标线涂料,显著提升了标线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可视性与耐久性,为航空交通安全提供了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7月12日至20日,陕西科技大学“辉光日新”科普支教服务队赴汉中市南郑区法镇茨坝村开展系列科普支教服务活动。 做中学,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