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篇: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生秉烛铸师魂

未知 2021-12-13 浏览:

“西部红烛”映初心,“两代师表”担使命。“西部红烛精神”作为崇高的使命和担当,诠释着陕西师大人的家国情怀,赤诚而振奋。兴国必先强师,一批批青年教师,正成为支撑学校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于海兵:

“西部红烛精神”是我校在七十多年发展历程中探索、提炼出来的精神传统。从近代师范教育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发展史来看,这一精神传统更显真切、厚重和丰富的历史感,主要表现为兼具地方、国家与社会三个层面的“家国天下情怀”。

自盛宣怀1897年在上海创建南洋公学师范院开始,近代中国的师范学校不仅承担着育人重任,也与国家建设、社会改造紧密相连,而这个进程始终是以地方化的形式推进的。1947年全国各地共有11所师范学院、4所大学附设师范学院和13所师范专科学校,我校的前身陕西省立专科学校便是13所师范专科学校之一,而之后的西北大学师范学院、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学院等院校都是起自地方、服务地方的,这正是“家乡”“乡土”之旨,在当今则表现为“扎根西部”。与此相伴随的则是超越地方的国家关怀与天下视野。师范学校虽从地方起,但却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育人,而师范生群体自1910年代便开始成长为真正改造社会、澄清天下的先锋力量,这正是“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意涵所在。

所谓“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年愚”,这或许是“师范”的意味,而烛火和智慧不分西东,生长在哪里,自然就先照亮哪里,不绝如线则必将“星火燎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石峰:

“西部红烛精神”是一种爱国的精神、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坚守的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其初心始于教育,使命止于育人。三寸粉笔,一颗丹心,教师之路注定是一条清苦的路、寂寞的路、奉献的路,自踏上陕师大讲台的那一刻起,践行“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已然成为我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育人者,不仅要时刻激励自我,还要强己律己,要有甘于奉献的“西部红烛精神”,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点燃心中的梦想;作为一名“西部红烛精神”的传承者,我将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知和理解;作为一名知识的播种者,不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还要把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工作岗位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科学研究者,我会继续在我校“双一流”建设中不断强化“西部红烛精神”,用这种理想和情怀扛起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师者情怀、践行“西部红烛精神”,做一名淳厚博雅的陕师人,做一名知行合一的教育人。

音乐学院教师侯玥彤: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教书育人是一件幸福而又崇高的事情,弘扬“西部红烛精神”是教育工作中最生动的实践。在祖国西部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只要有基础教育的地方,就有陕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陕西师范大学与西部教育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祖国西部一道亮丽的教育风景线。

“西部红烛精神”凝结在全校师生的奋斗中,我们青年教师在教授基础专业知识和技法之余,要将这一伟大的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

传承一种精神的方式和载体有许多种,而我创作的歌曲最能表达我的心声,“人民的信仰开创新的时代,烛光映照中国梦的豪迈,引路人的爱,以德育才,扎根西部初心不改。我们展现自己的风采,生命与使命同行的教育情怀……”当这首歌曲多次在校园重大活动中被师生同唱,我的内心感到自豪,无比骄傲,同时也沉甸甸的。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离不开爱,我们青年教师应该把教育的根牢牢扎在西部大地上,让学生在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为他们托起一片蓝天,这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更是一名师大青年教师终身的职业追求。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程森:

大学精神是大学灵魂之所在,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文明成果。“西部红烛精神”是我校在77年的办学实践中以“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谱写而成的,展示了一所西部师范大学的精神品格,在师范教育史上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育人价值。

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正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响应国家号召,在几代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规模日益扩大,为西部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教师的摇篮,铸就了伟大的“西部红烛精神”。这一精神是我校厚重的办学历史的积淀,更是西部教育典范的精神凝结。同时,“西部红烛精神”反映了师大人强烈的责任与担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建校77年来,我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40余万名,其中约有30万名学生默默奉献在西部基础教育第一线,师大人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西部红烛精神”作为我校优良办学传统的精神凝结,必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广大青年教师应认真领会“西部红烛精神”的内涵与实质,潜心治学、站稳讲台,坚守教书育人主责主业,在本职工作中建功立业,做“西部红烛精神”的践行者和传递者。


责任编辑:陕西大学生网
相关文章
西安交大斩获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赛总冠军、唯一特

西安交大斩获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赛总冠军、唯一特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

西安交大2025级学生军训带队干部培训会召开

西安交大2025级学生军训带队干部培训会召开

7月16日上午,2025级学生军训旅在主楼B-305教室召开了校内带队干部培训会。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王欢,2025级学生军训旅政委,启德书院院务主任刘恒,军事教研室全体教师,各学院、书院抽调的带队干部出席会议。2025级学生军训旅旅长、校武装部副部长问鸿滨教

西安交大师生参加咸阳市2025年大学生进政府机关见习工

西安交大师生参加咸阳市2025年大学生进政府机关见习工

为进一步增强校地合作,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综合型人才,7月15日下午,咸阳市2025年大学生进政府机关见习工作启动会在咸阳市人民政府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参加会议。依托“攀登计划”实践平台,西安交大优秀学子赴咸阳政府机关见习。咸阳市委

长安大学研发新型铝酸锶长余辉标线技术助力机场道面安

长安大学研发新型铝酸锶长余辉标线技术助力机场道面安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联合中国民航总局智能建设与维护重点实验室,在机场道面标线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铝酸锶(SrAlO:EuDy)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标线涂料,显著提升了标线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可视性与耐久性,为航空交通安全提供了创

陕西科技大学科普支教实践团:雏梦课堂,放飞梦想

陕西科技大学科普支教实践团:雏梦课堂,放飞梦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7月12日至20日,陕西科技大学“辉光日新”科普支教服务队赴汉中市南郑区法镇茨坝村开展系列科普支教服务活动。 做中学,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