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学术委员会各位委员进行了讨论咨询,一致认为实验室2021年科研成果丰硕,在小麦抗旱、苹果糖生物学、条锈菌致病机制等基础生物学领域成效突出,在服务国家农业生产方面贡献了“良种”和“良方”。
线上会议现场,校党委书记李兴旺致辞
会议审议实验室研究进展、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和平台建设等重大事项。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线上会议,党委书记李兴旺代表学校致辞,副校长韦革宏主持会议,科研院负责人及实验室全体固定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我校线下会场参加会议。
李兴旺表示,实验室是我校合并组建以来获批的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了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大量心血,希望实验室充分听取并吸收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凝练方向,聚焦关键科学问题,谋划 “十四五”建设发展,尽快取得更多原创性的重大成果,为旱区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党委书记李兴旺致辞
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做了2021年工作报告,分析了面临中青年领军人才不足、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不够、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不足等问题,同时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推进重组工作、重大研究成果产出、重大科研任务争取等方面提出了2022年工作思路。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郭军教授、马闯教授、李明军教授和毛虎德副教授分别做了代表性科研进展汇报。
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做工作报告
学术委员会委员建议实验室进一步聚焦研究内容,围绕旱区主要作物和逆境因子、气候变化对旱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布局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分子设计育种与常规育种的有机结合,为旱区乃至全国贡献更多的优良品种;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立足培养和精准引才并重,进一步构建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协同攻关团队。
一年来,实验室在基础理论研究、服务农业生产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4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23篇,影响因子5以上167篇;1人入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长江学者”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1项,已通过答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1项、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通过国家审定农作物新品种5个,其中小麦2个、玉米3个;自主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秦脆”转让1200万元,刷新了我国苹果新品种转让费全国最高纪录;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三位一体”精准防控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会场
分会场会议一角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
7月16日上午,2025级学生军训旅在主楼B-305教室召开了校内带队干部培训会。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王欢,2025级学生军训旅政委,启德书院院务主任刘恒,军事教研室全体教师,各学院、书院抽调的带队干部出席会议。2025级学生军训旅旅长、校武装部副部长问鸿滨教
为进一步增强校地合作,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综合型人才,7月15日下午,咸阳市2025年大学生进政府机关见习工作启动会在咸阳市人民政府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参加会议。依托“攀登计划”实践平台,西安交大优秀学子赴咸阳政府机关见习。咸阳市委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联合中国民航总局智能建设与维护重点实验室,在机场道面标线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铝酸锶(SrAlO:EuDy)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标线涂料,显著提升了标线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可视性与耐久性,为航空交通安全提供了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7月12日至20日,陕西科技大学“辉光日新”科普支教服务队赴汉中市南郑区法镇茨坝村开展系列科普支教服务活动。 做中学,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