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充满诗情画意的西安交通大学。我们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北门对着的是著名的兴庆宫公园,在这里,李白写下了著名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我们西安交通大学的南门外,则是乐游原,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月16日,在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西安交通大学基地的专题研修班课堂上,一位年近六旬、温文尔雅的二级教授以8首诗词,开始了他的授课。
听到这个开场白,您一定以为,这是一个有关中国诗词文化的课堂,然而,您错了,这是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智能控制室赵升吨教授讲的一堂“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课。
中国古典文化和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有什么关系呢?
接下来,赵教授揭晓了答案:“我授课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知之华夏文化、好之家国情怀、乐之智能制造。”
贯穿这一理念,在他近3个小时的课堂上,学员们不时能感受到智能制造与中国古典文化擦出的火花及由此带来的共鸣。
讲到全球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讲到德国工业4.0时,他用了荀子的话“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以及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
讲到中国制造2025,他激情吟咏刘邦的《鸿鹄歌》;
讲到创新意识的培养,他介绍了屈原共计170多个问题的《天问》;
讲到人工智能,他将机器人“小冰”“度秘”“编诗”创作的古体藏头诗一一展示。
……
这堂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课,令学员们耳目一新,兴致勃勃。
赵升吨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解机械加工原理。
赵升吨是陕西礼泉人,1979年考入西安交大机械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留校后,一直在西安交大机械工程系(学院)执教,曾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并拥有369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7年,他还获评西安交大首届研究生十佳导师和教学名师。
从教30余年来,之所以一直保持旺盛的学术活力,赵升吨说,离不开西迁精神的鼓舞和文化艺术的滋养。当天的课堂上,他就用浑厚的嗓音,向学员们献唱了一首名为《感谢你》的民歌。
“音乐能激发想象、开拓思维,为此,我给我们智能控制室的80多名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特别开出了体现亲情、乡情、爱情等139首歌曲组成的歌单。”赵升吨说。同时,为了强健学生体魄,他还鼓励大家走出实验室、走上篮球场挥洒汗水和磨练意志。仅2019年,他们团队就参加了100场篮球比赛。
尽管已经59岁了,可相比年轻人,赵升吨一点儿也不示弱,每天21个引体向上、绕操场5圈跑,是他雷打不动的日课。
不知不觉,近3个小时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学员们对这堂饱尝中国古典文化与智能制造“大餐”的精彩授课报以热烈掌声。
“赵老师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特别能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欲望。”省人防办干部杨永富说。“一个理工科教授,授课中能将诗词与科学知识相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对我结合岗位创新很有启发。”省委军民融合办干部张文平说。
下课后,来自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的干部何璐还兴奋地与赵教授合影。她说,一节课下来,她成了赵老师的铁粉。
截至目前,赵升吨已带出了46名博士、135名硕士,可谓桃李满天下。
“家国情怀筑就智能制造。”赵升吨说,“年轻人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尽己所能培养有血有肉有情怀的人才,让建党100年来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的西迁精神浸入更多学子的心田。”
原文刊发于2021年11月26日陕西日报08版
报道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111/26/content_770994.html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
7月16日上午,2025级学生军训旅在主楼B-305教室召开了校内带队干部培训会。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王欢,2025级学生军训旅政委,启德书院院务主任刘恒,军事教研室全体教师,各学院、书院抽调的带队干部出席会议。2025级学生军训旅旅长、校武装部副部长问鸿滨教
为进一步增强校地合作,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综合型人才,7月15日下午,咸阳市2025年大学生进政府机关见习工作启动会在咸阳市人民政府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参加会议。依托“攀登计划”实践平台,西安交大优秀学子赴咸阳政府机关见习。咸阳市委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联合中国民航总局智能建设与维护重点实验室,在机场道面标线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铝酸锶(SrAlO:EuDy)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标线涂料,显著提升了标线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可视性与耐久性,为航空交通安全提供了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7月12日至20日,陕西科技大学“辉光日新”科普支教服务队赴汉中市南郑区法镇茨坝村开展系列科普支教服务活动。 做中学,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