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居学院2021级专硕班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同志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专题展览。
专题展览位于馆内一层,由四个常设展览组成,集中展示了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英雄群像及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的崇高精神,扎根西部、躬耕教坛的奉献精神,重温了我国学者们为国家科学事业发展所造就的丰功伟绩。
第一部分以新中国成立之初归国科学家群体及两弹一星群体为主,集中展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第二部分主要展现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事业、我校校友吴文俊的拓扑学成就、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的杰出成就在这里被详细展开并向同志们讲述。
第三部分集中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集智攻关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在协作方面,他们强化跨界融合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秉持互利共赢理念,为推动科技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第四部分展示新时代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参观结束后,全体同志热议展览,罗海智同志说到:“老一辈科学家们胸怀“国之大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鞠躬尽瘁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追随先辈们的步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潮中,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沙国华同志谈到:“我感到那是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也是一段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故事。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我想是在21世纪的今天指引我们奋勇向前,为国奉献的灯塔,也应该是我们此次参观博物馆的要义之所在。”
入党积极分子王球锋说到:“听完老一辈科学家们在艰苦时代的艰辛科研路,内心十分触动,他们为祖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紧跟前辈们的步伐,作为科研新人的我也要努力向他们靠拢,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目标要求下,筑牢基础,大胆创新,立志将自己的科研实践朝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方向深入。”
入党积极分子刘童谈到:“老一辈科学家以毕生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他们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无私奉献,在我国科技土地上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不渝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持续奋斗的结果。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也必须要学习和继承好老一辈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同志们切实感受到肩上所担负的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以及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要求,西迁精神将时刻扎根于每个同志的心中,并持之以恒的为理想而奋斗。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
7月16日上午,2025级学生军训旅在主楼B-305教室召开了校内带队干部培训会。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王欢,2025级学生军训旅政委,启德书院院务主任刘恒,军事教研室全体教师,各学院、书院抽调的带队干部出席会议。2025级学生军训旅旅长、校武装部副部长问鸿滨教
为进一步增强校地合作,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综合型人才,7月15日下午,咸阳市2025年大学生进政府机关见习工作启动会在咸阳市人民政府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参加会议。依托“攀登计划”实践平台,西安交大优秀学子赴咸阳政府机关见习。咸阳市委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联合中国民航总局智能建设与维护重点实验室,在机场道面标线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铝酸锶(SrAlO:EuDy)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标线涂料,显著提升了标线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可视性与耐久性,为航空交通安全提供了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7月12日至20日,陕西科技大学“辉光日新”科普支教服务队赴汉中市南郑区法镇茨坝村开展系列科普支教服务活动。 做中学,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