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和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增长,促使研究者开发更高能量密度、功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的二次电池。锂金属的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电化学电位(-3.040 V vs.标准氢电极),使其成为最理想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锂金属负极在实际应用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锂金属负极在重复的循环过程中,表面能高的位点容易引起锂的不均匀沉积生长(枝晶的形成),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和热失控等严重事故。近年来,通过修饰负极/隔膜界面,如复合锂负极、调整电解液组成和添加剂等方法来抑制枝晶生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针对这一问题,化学学院丁书江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疏导锂枝晶生长的策略,使发生锂枝晶生长的主要界面从负极/隔膜界面转移到集流体侧界面,从而保护了电池隔膜,延长了电池循环寿命。最终,该锂金属复合电极结构在磷酸铁锂/锂金属全电池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4%)。该工作为探索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新策略。
该研究成果以“电流密度调控金属锂沉积界面助力长循环锂金属电池”(Current-density regulating lithium metal directional deposition for long cycle-life Li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化学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大化学学院博士生毛恒,通讯作者为西安交大化学学院丁书江教授。
该项研究是在研究生院交叉博士培养计划支持下,与能动学院环境工程系延卫教授共同指导下发表的。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论文中的表征及测试得到了中科院化学所文锐教授、西安交大化学学院苏亚琼教授、厦门大学蔡转运博士、中科院化学所刘桂贤博士的帮助。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05831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
7月16日上午,2025级学生军训旅在主楼B-305教室召开了校内带队干部培训会。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王欢,2025级学生军训旅政委,启德书院院务主任刘恒,军事教研室全体教师,各学院、书院抽调的带队干部出席会议。2025级学生军训旅旅长、校武装部副部长问鸿滨教
为进一步增强校地合作,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综合型人才,7月15日下午,咸阳市2025年大学生进政府机关见习工作启动会在咸阳市人民政府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参加会议。依托“攀登计划”实践平台,西安交大优秀学子赴咸阳政府机关见习。咸阳市委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联合中国民航总局智能建设与维护重点实验室,在机场道面标线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铝酸锶(SrAlO:EuDy)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标线涂料,显著提升了标线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可视性与耐久性,为航空交通安全提供了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7月12日至20日,陕西科技大学“辉光日新”科普支教服务队赴汉中市南郑区法镇茨坝村开展系列科普支教服务活动。 做中学,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