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6月21日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写到:“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弘扬西迁精神,帮助在校留学生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2021年暑期,西安交通大学组织在校58名留学生开展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5支联合实践团队主题涵盖红色基地参观学习、专题讲座文化交流、立足基层开展支教、实地考察参观交流等,旨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将中国文化以及自己眼中真实的中国带去世界各地。
走入文化,认识多元中国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走进博物馆,倾听文物的故事,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陕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讲好中国故事,7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组织10名中国学生和10名留学生组成中外联合社会实践团队,分别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汉阳陵博物院、陕西秦腔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碑林博物馆,展开文物资源调研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学。
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涵盖参观博物馆、聆听讲座、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等,其中书法课堂受到了实践队员的一致好评。留学生马弈来自埃及,一手流利的毛笔字让团队中许多中国小伙伴都自愧不如。在与陕西省文物局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刘拥政的交流中,他谈道:“我回国以后也会从事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我会向周围的人们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埃及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有很多共同之处,我相信埃及人也会对中国的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热爱,我会向大家讲述一个我眼中真实的中国。”其他的留学生们也表示,回国后会积极促成本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文化的传播,让丝绸之路的范围更加广泛。
探寻延安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也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为使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斐济、摩洛哥、乍得等国家的8名留学生前往延安,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完后,巴基斯坦的阿凡同学有感而发:“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就不能正确了解中国。感谢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让我们有机会来到延安这座美丽的城市,随着我对历史的了解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开始对我产生影响。基于这个想法,建议在中国的国际学生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交流互动,感知立体中国
为弘扬抗疫精神,提升国际学生跨文化认同感,7月上旬,以“走进英雄江城,探索抗疫密码”为主题的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顺利开展,活动分为探索抗疫精神与感知武汉悠久历史文化两部分,来自英国、苏丹、尼日利亚、肯尼亚、卢旺达、约旦、南苏丹、吉布提、也门等10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分别参观古琴台、湖北省博物馆,登顶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深切感知疫后武汉经济的活力与韧劲。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