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思源时评】争当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

交大新闻网 2021-09-10 浏览:

第37个教师节如期而至。向广大奋战在科研教学一线的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问候!

今天,既是全校老师们开启又一个辛勤耕耘季的起点,也是弘扬尊师重教美德的又一轮原点。

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全国高校广大教师)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今天,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尤其需要教育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培育时代新人,广大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夯实师德师风建设。“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评判一位好老师,要把师德师风摆在首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也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西安交大能卓然屹立于西北,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归根究底就是拥有一批有学识、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深受学生爱戴的“大先生”。这些“大先生”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让青年们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梦想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从钟兆琳、陈大燮、张鸿、陈学俊,到马知恩、陶文铨、冯博琴、何雅玲、管晓宏、罗先觉、周义仓……一代代交大教师薪火相传,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不变的始终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培育时代新人,广大教师要坚定“两个大计”自觉,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条件有多优越、规模有多庞大,而是要将其放在历史的大坐标轴上,看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可以说,交通大学就是为民族而生、为时代而生,以兴学强国为己任。立德树人者,要时刻“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1955年,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交通大学教职员工“一呼而百者应”,听党指挥跟党走,“打起背包就出发”。西迁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占教师总数70%以上。西迁精神如同一颗火种,闪烁光芒、历久弥新。

迁校65年来,交大教师秉承“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传承优良教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28万余各类人才,2020年在中西部工作毕业生比例已达55%以上,为国家的西部发展战略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弘扬家国情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

培育时代新人,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主人翁姿态谱写“双一流”建设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面对汹涌而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变得愈发迫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在泱泱渭水之滨,交大人又一次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嘹亮号角,探索21世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交大样板”。坚持“四个面向”,做好“四个服务”,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为平台,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把人才培养与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更好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担当国家科技重任的“大师”“总师” ,真正做到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如此一来,西安交通大学才能发展成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真正“领航灯”,才能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满腔热血的交大老师,甘为人梯,愿做“铺路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满腔热血的交大老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正奋力谱写交大发展最铿锵有力的答卷。心怀“国之大者”,不负强国使命,为国培育英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续写交大人新的荣光。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长安大学研发新型铝酸锶长余辉标线技术助力机场道面安

长安大学研发新型铝酸锶长余辉标线技术助力机场道面安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联合中国民航总局智能建设与维护重点实验室,在机场道面标线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铝酸锶(SrAlO:EuDy)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标线涂料,显著提升了标线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可视性与耐久性,为航空交通安全提供了创

陕西科技大学科普支教实践团:雏梦课堂,放飞梦想

陕西科技大学科普支教实践团:雏梦课堂,放飞梦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7月12日至20日,陕西科技大学“辉光日新”科普支教服务队赴汉中市南郑区法镇茨坝村开展系列科普支教服务活动。 做中学,用趣

陕西科技大学“有你‘救’好”社会实践团 开展急救教

陕西科技大学“有你‘救’好”社会实践团 开展急救教

前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红十字会关于做好首批全国和全省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和管

交大·榜样的力量 | 回望2023,交大学子这样走过!

交大·榜样的力量 | 回望2023,交大学子这样走过!

3月20日,“榜样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度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出席。学校有关单位负责同志、获奖学生导师代表、思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分“问学篇”“通达篇”“

传承之路:红色基因在高校社团中的弘扬与发展

传承之路:红色基因在高校社团中的弘扬与发展

传承 之路 :红色 基因 在高校社团中的弘扬与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学生,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展方向正确、